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理想国的美好图景,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世外桃源成了生活安乐的理想家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意境没有人不为之心醉神迷。
建设森林小镇,就是建设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文化作为一个城镇的软实力,在森林小镇建设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无论我们把森林小镇打造成休闲宜居型,还是生态旅游型或岭南水乡型,都不能忽略文化元素的注入。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审美意识明显增强,对森林小镇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枯藤老树、小桥流水的“赏景”,更有强烈的“抒情”欲望,因此,森林小镇的文化性,成了不可或缺的要素。再美的小镇,如果只是生态优美、绿色宜居,而没有独特的文化元素,这样的小镇虽美,却是没有灵魂的。
把特色文化植入森林小镇建设中,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特色文化与特色人文环境相融合,把小镇历史底蕴与新农村建设相统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惠州文化属于客家文化范畴,5000年文明史、1400多年建城史,赋予惠州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惠州的“李家拳”是中国武术中南拳的五大拳种之一,惠东的“平海渔歌”名扬神州,龙门的“农民画”被誉为中国三大民间画之一,还有传统刺绣、竹编、泥塑、镶嵌等传统手工工艺,这些都是具有惠州特色的文化遗产。在建设森林小镇中,必须在岭南文化这个大背景下,融入更多的本土文化,挖掘、整理、保护、弘扬这些文化遗产,丰富和提升森林小镇的文化内涵,达到采岭南之精华,显客家之新风的目的。
诚然,森林小镇的文化元素不可千遍一律,以免让人觉得“似曾相识”,给人审美疲劳,失去小镇个性,不能凸显其特质。如何让小镇建设具有文化特色,文化元素如何融入,需要深入思考,长远谋划。
文化的深度决定了小镇建设的高度,森林小镇对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讲,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生态优先为前提,以文化融入为抓手,促进结构调整,建设绿色可持续的生态文化环境。要找准文化形象定位,把文化与森林建设高度融合、相辅相成,通过文化支撑和包装,提升小镇的品味。要注重互补性、融入性、协调性,填补文化空缺,融入特色文化,和谐人文环境。要基于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突出小镇文化亮点,体现一镇一特色,分类建设各有文化特色的森林小镇。要注重拓展和改善小镇文化空间,推进文化入镇,构建朝气蓬勃的森林文化体系,扩大小镇文化涵养空间,增加和丰富小镇文化元素,形成寓文于林、寓文于镇、文化育人、文化强镇的良好格局。
(发表于2020年1月17日《羊城晚报》)
(图文为原创,转发请联系)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颂戈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