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年代在县城里读书,学习之余,衣食起居生活是极其艰苦的,娱乐精神生活更是贫乏。
初中和高中期间,学校组织一学期三场在乐洋电影院的电影便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全部寄托。初中时,在乐洋电影院看过超级哭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一个班前后左右的女生都哭的稀里哗啦的,一众男生硬汉也是热泪直流。那时候还没有纸巾,硬是用手擦眼泪涂得满脸泪痕。电影结束后,一众原本阳光灿烂的少男少女,硬是一副怨妇寡男的表情。
平常去两大电影院看电影是万万不可能的,那个时候2块钱的电影票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是一笔小巨款了,一毛钱一个的肉包子可以买20个了,还是得先填饱青春萌动但瘦刮的身体再说。我有一次晚上和高年级的学长翻乐洋电影院的围墙逃票去看电影,结果悲剧了,右手掌被插在围墙上锋利的玻璃划开了一条大口子,顿时鲜血直流,疼彻骨髓。电影看了一半,实在忍不住疼痛,就一个人跑回了学校,赶紧去学校附近的诊所找赤脚医生用碘酒消毒,一条超过1厘米的口子,不敢缝针,涂了一些云南白药,用纱布简单包扎了一下。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后来就再也没有翻过任何地方的围墙,因为有太多潜在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安全比娱乐更重要。
后来,高中毕业了。高考完的那一天下午,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乐洋电影院晚上的电影票,可以找人自由组合去看一场电影,当做对高中结束的最后留念。那个晚上我跟一个从初中就同班的女同学组合去看的电影,看完电影回来的路上聊了很多,但是都不记得了。第二天早上跑到女生宿舍,送给她一本相册作为分别的礼物,从此各奔东西,人生不再有任何交集。
高考落榜,云山补校便是我们这帮热血青年的修罗场。云上补校一学期组织看四场电影,放在光明电影院。每次下午看电影,都是叫上几个谈得来的有志青年一起,沿着小巷子走过半边街,跨过水栏桥,直达光明电影院,或者花一毛钱坐渡船过河,走四牌路也能到。一路上天南地北的谈时事,谈大学,谈未来,倒也减少了很多在云山补校的苦闷和无助。
云山补校也延承了高中时的人文文化,高考完毕后的当天,为了安抚青春躁动的热血青年们,下午必发电影票,晚上去光明电影院看场电影就当复读一年的告别。但是更多的有志青年选择了和好友通宵打台球、玩扑克或者和恋人花前月下缠缠绵绵,作为在云山补校辛苦一年的放飞自我。那时候考不上,重头再来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再后来,乐洋路扩建,到处都是施工现场,坑坑洼洼、黄土遍地、黄沙满天,乐洋电影院也逐渐衰落了,光明电影院还在坚持。再后来,随着VCD,家庭影院兴起,电视的普及,我们这些有志青年也大多离开了故乡,走向了更广阔的五湖四海,乐洋电影院和光明电影院便逐渐完全没落,淡出了历史,只留下了青春的记忆。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70后的外贸人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