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国人对每个传统节日喜欢追溯一个古老的传说或典故,比如春节,比如端午,中秋等,如果说中秋和春节都是代表喜庆和团圆的话,那么清明的主题是怀念,哀伤和祭祀。这些明俗列入节日都是列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前几晚看央视关于清明的专题节目,我是流着泪看完的,节目通过记实从几个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从他们的内心深处来阐述他们对清明的理解,对自己去世的亲人缅怀,用他们的话来讲,清明是中国一个独特的节日,是一个怀念自己已经去世的祖先,亲人,朋友的祭祀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除了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沉痛的想念他们以外,更多的原意去他们的坟前摆上祭品,烧点纸钱,就这样,生和死,阴和阳就用这样的形式,对话着生离死别的悲酸泪。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母亲去世,是父亲帮他们姐妹几个拉扯大的,而去年十月份的时候他父亲因为疾病缠身,心力交瘁而去世。在他父亲去世的几个月里,他基本每晚三四点要靠少量的安眠药才能入睡,有时候甚至彻夜未眠,背着老婆一个人坐沙发上偷偷流泪。等着天亮。而次刻到了清明,相信他的内心更加不好受。
失去至亲的人之痛,是人间的语言不能描述的。内心的千滋百味,更与何人说!
而佛教所说的人生七苦,其中最苦,莫过于“死”莫过于“爱别离”,莫过于自己最亲的人离开了自己,去了另外的一个世界,从此阴阳永相隔,人鬼互相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而我的父亲,去世已经十六年有余了,这也是他去世的第十六个清明,我一直还是没有办法去他坟前看看,谨以苏东坡的这首词,谨以我这篇短文,献给我的父亲,祭祀和怀念我的父亲。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彭中南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