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有朋友告诉我,最新的鲁迅文学奖名单公布了。虽然我早就对这个评选失去了起码的信心与尊敬,但热闹好歹还是要看看的。
第一个意外是,王跃文先生的杂文集《胡思乱想的日子》居然没有得奖。这样,在散文杂文组,我最看好的,也认为没有什么异议的两个作家龙应台和王跃文一个和我一样败在了起步的门槛上——不谦虚地说,我认为自己《下跪的舌头》实在不比不少入围作品丢人,一个终于倒在最后一关。其实跃文兄是个明白人,他自己也没报,是出版社给他报的参评,早在初评名单出来时他就笑称:有卵用,最后还不是会评别人!
我不敢说这得奖作品的成色如何,但我敢说这得奖名单颇堪回味。鲁迅文学奖其实是对鲁迅的羞辱!还记得上届鲁奖颁布时我写过一篇博文,叫《鲁迅文学奖与鲁迅何干》。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鲁迅先生参评,无论小说、散文、杂文还是诗歌之类,他肯定是一个奖也得不到的。因为他实在太不合群了,是个典型的问题中人。一般说来,这样的大奖都是奖赏给八面玲珑者的!
现将那篇旧文字翻出来,惊奇地发现,这次除了不再“悄悄地评”之外,其余还不是外甥打灯笼!
鲁迅文学奖与鲁迅何干?
文/魏剑美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近日揭晓,名单看上去照例是满目疮痍。根本看不出何以要冠之以“鲁迅”的名号,不客气地说,一些获奖作品不仅与鲁迅毫无关系,甚至与文学都关系不大。
鲁迅文学奖自从设立就来就争议不断,一是评选的悄无声息甚至讳莫如深,被人称为“悄悄地评选悄悄地颁奖”,前面几届甚至连名单都不敢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感觉像是一个“分赃行动”。二是缺乏权威性,有损一个“国家大奖”的威望与公信。
但在我看来,鲁迅文学奖最致命的所在乃是它远远没有切合甚至完全背离“鲁迅精神”。鲁迅文学和鲁迅思想的要义乃在于其对于国民精神状态的深切关注,尤其着重表现国民“被奴役的精神创伤”,作家的主体姿态表现为巨大的怀疑和彻底的批判。鲁迅认为“真的知识阶级”“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的,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他们准备着将来的牺牲”,“真的知识阶级是不顾利害的”。
放眼已经评选出的四届获奖作家和作品,有几个人、几部作品表现出鲁迅对于“真的知识阶级”所期望的气魄与勇毅?以我有限的阅读来看,除了上一届的鄢烈山之外,恐怕再难找出一个让业界认可的批判性的作家。相反,多的是聪明的、油滑的、玩小技巧的“主旋律”作家,他们完全清楚主流的游戏规则,悠游于各种门派之下,结好于大小权贵之中,哪里有半点“牺牲”和“不顾利害”的愚直与勇毅。而这类聪明人从来就是为鲁迅所不屑的。
鲁迅文学奖奖项的设置也是莫名其妙,在鲁迅文学作品中占据分量最重的杂文居然和散文并为一类,而且开评以来只有两个杂文家获奖,岂非咄咄怪事!与此同时,翻译、文艺理论、诗歌、报告文学倒各占一席之地。鲁迅固然也有过一些翻译作品,但他的翻译是有特定用意的,即介绍那些对于当前中国最为缺乏的世界文学名著,重点是那些追求进步、反映民生、表现反抗精神的作品。而现在获奖的这些作品呢?多是像大江健三郎这样以表现“性”为唯一的文学源泉的作家作品,或者是那些口红似的用以点缀的流行作家。而文艺理论获奖的则是关于贾平凹的论述,可以肯定贾平凹之类的作家绝不是鲁迅所欣赏的。被翻译、评介的作家没有一个是以风骨见称的,没有一个足以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原创作品当然也是如此。如此评选,与“鲁迅”两个字想去何止十万八千里!
难道我们这个时代真的没有鲁迅式的思想者和写作者吗?这个问题就像鲁迅当年回答“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样是个伪命题.鲁迅这个光辉的名字,代表的是对下层的关注,对民生疾苦和精神奴役的关切,代表的是永远思考和反叛的不合作精神。这是我们这样的民族最为缺乏的一种文学姿态和精神姿态。咱们好不容易出一个鲁迅,又何苦用“鲁迅文学奖”的那些莫名其妙的获奖作品来玷污这个伟大的名字呢?
突然想起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假如鲁迅参评“鲁迅文学奖”,他能获奖吗?以历届得奖的作家和作品来衡量,鲁迅要得奖的话,一个字:悬!
顺便补充一下,上次获奖的诗人于坚多次在媒体上公开谩骂鲁迅为“鸟导师”,不是说鲁迅不能骂,而是你骂他就别去申报这个奖啊,这样的前后矛盾、唯利是图的人居然也得了鲁迅文学奖,可想而知,这鲁奖都颁给的是些什么样的角色?
如此这般的鲁迅文学奖,不是对鲁迅的侮辱又是什么?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魏剑美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