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粗看乔致庸其人 *

粗看乔致庸其人 *

红豆 2006-12-14 10:13

前几天无聊,便接受朋友的建议,去网上下载了一部曾在中央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一口气,四十多集的连续剧,五天给看完了。里面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当然是我坚持看完的一个重要理由,然而乔致庸成功的封建儒商形象更加让我留连忘返。


起初,其兄乔致广与达盛昌挣高粱霸盘。结果几乎输掉整个家产不说,人也患病身亡。乔致庸不得以放弃赶考,回来继承了家业。在危难中东突西撞,巧设圈套,终于战胜达胜昌。然而,大胜之后的乔致庸并没有得意忘形,也没有窃窃私喜,而是选择了言和,亲自登门,与达盛昌握手言和。这种做法不是假惺惺的,这是他十年寒窗,受儒家仁义教诲的必然结果。以及后面乔致庸一贯奉行的“亲工、爱工、富工”做法都体现乔致庸仁慈的一面。


说乔致庸的义,必须要提起另一个人——刘黑七。乔致庸南下贩茶,恐刘黑七背后下手,则与孙茂才设计,以情理说服了刘黑七一起南下。然而途中趁黑驾船投靠太平军。

贩茶回来的途中,乔致庸被官府扣押,官军是被崔鸣十买通的,知府准备私吞货船后杀人灭口。千军一发之际,刘黑七出现,救下乔致庸。自此,乔致庸一直感怀刘黑七救命之恩。以至于为报此恩,冒着杀头的风险,胆敢违抗皇命偷尸。这样的义气恐怕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吧。当然,我要提一句,这样做义气虽有,但此举实在是不可取。毕竟自己身上担负着整个乔家的硕大家业,这样做很不负责任。用个现贬义词就是“意气用事”。


礼待贤能恐怕要算是乔致庸成就家业的根本原因。乔致庸刚刚接手风雨飘摇的乔家基业时,手足无措,殚精竭虑。这时一个进京赶考的同伴走进乔家大门,这个便是孙茂才。孙茂才那时只是一个穷酸书生,乔家大院里估计没几个人看的起他。然而,乔致庸不这么认为,乔致庸知道,他孙茂才懂得审时度势,懂得附庸风雅,进京赶考时就十分看好这位一脸清高的同伴。所以,乔致庸常常与孙茂才赤足同饮,情似兄弟。这样的待遇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乔致庸礼贤下士,不拘一格,广纳人才的做法先后笼络了马公甫、马荀、高钰等等有能之士。


乔致庸以自己灵活不断抓住和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应该算是这部电视剧最为吸引人的一个焦点。戏中可圈可点的地方也是非常多的。包头生意告急时,他筹划了一个打垮达盛晶的方案,让妻陆玉菡到京城去传谣,致使民间误以为朝廷将平乱,使达盛昌中计,用高价买回乔致庸的高梁而在商战中失败;他冲破巨大的阻力,不怕与伙计平起平坐,破天荒让伙计顶身股,而且按工龄递增股份,有效地激发了伙计们的热情。以及不惧风险南下贩茶,创办第一家票号等等,无一不是乔致庸韬略过人的展现。

我们能够看到,乔致庸一直是一个敢于变革经营理念,用新思维,积极的去适应市场的商人。他的头脑里似乎有取之不尽的创新。


乔致庸曾经用16个字总结自己的经营理念: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其中就有一句“维护信誉”。电视剧对于乔致庸的"诚信"有着充分的描述。乔致庸在相与间一直提倡重信义,讲道德,在买卖中,一直以“诚信”为本,质量至上,杜绝以次充好,坑蒙拐骗。乔致庸心里明白:存在诚信才可能建立一个健康市场,诚信不是由于个体的道德无限高尚,而是建立信誉、永续经营的必然需要。




红豆 12.13


阅读 9668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