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大哥
武冈人网:杨进文(苗族)
我的胞兄杨运治生于1947年,慈眉善目、像极了母亲,小时候因为一场意外摔伤了后背,家里条件不好,未能及时医治,从此驼了背。因为身体的原因,大哥很晚才娶妻,不曾生育。2002年,大嫂因病去世,从此大哥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
大哥后半生虽然是单身一人,但逢年过节时他的四个干女儿都会不约而同来给他“送节”(方言送礼的意思),让山寨里的邻居们羡慕极了。他的四个干女儿年纪相差不大,个个漂亮能干,城步与武冈各两个。说来也巧,她们几个女孩在未认大哥做“干爸”前,诸多不顺,弄得亲生父母百般着急,后面都经亲友介绍找到大哥,没想到认完干亲之后都纷纷转运了。他的大干女当年为了考大学,耐心细致地做通了大哥的思想工作,通过村里证明,县民政局办理《抚养协议书》,然后又到公安局将户籍从武冈市邓元泰镇迁到大哥的户口本上。第二年顺利考上了湘西的一所名牌大学。有这么多的女儿,大哥心情愉悦,田里地头忙个不停。其实他一个人根本吃不完多少,但他心里总是装着几个干女儿。糯米、玉米、黄豆、花生、鸡蛋、老母鸡、鸭子都分批次送给了干女儿们。
大哥在集体化时期,曾担任生产队保管员十四年。保管员虽然不是什么官,可责任重大,大到掌管全队人的口粮,小到队里上的箩筐、晒席、耙头等小物件。风车、犁耙等各种农具用后要及时归类保管,社员们借用公物一一登记,并督促归回,晒谷坪若掉了谷粒,他便手拿马瓢驮着背一路捡起,做到“颗粒归仓”。大哥的口头禅是:“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大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孝子,他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多,陪伴也居第一。我们其他三个兄弟,因忙于生计,出外挣钱成了常态,经常不在家。大哥毫无怨言地在家精心照料父母,两位老人家有点头疼脑涨,他便第一时间请来村医到家问诊。拿着医生开的处方,步行几十里山路去抓药,回来之后将药用砂罐文火煎熬……父亲是院子里出了名的“坏脾气”,动不动就站在堂屋门口骂人,我们都敬而远之,只有大哥一直默默守在父亲身后,随时听候吩咐,从来未曾顶嘴。这一点我们几个弟弟都为之敬佩。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大田承包制,大哥两口子承包了生产队里最远的两亩四分田,而且是属于三等田,泥脚深浅不一,泥性差且易生杂草。要是换做别人,肯定早就不肯种了,但是大哥老实,每年农忙时节,大哥都早出晚归在田里精耕细作——扯草除稗、扯圳排水、背着喷雾器施药除虫……在国家征收统购粮时期,大哥家每年有580斤征购任务,每当秋收之后,大哥将金黄色的甲级稻谷如数送到乡里的粮站。
2007年大哥进入花甲之年,按政策被列入五保户。他不想给国家添麻烦,依然自食其力的劳作;2016年上级政府为五保户修建新房,大哥认为自己年事已高,硬是拒绝村干部的一片好心。因为说不过大哥,村里便简单帮大哥的老房子翻修了一下。
2019年正月初六凌晨,大哥因病辞世。登山入土那天,振动了三个大院子,凡是在家里的老少自发相送。我见到这番情景,含在眼中的泪花不禁滚落下来。兄弟永别二年多了,经常还是会想起大哥来。兄弟情,骨肉亲。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将至,写点苍白的文字,以示深情的怀念!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先进文化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