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了聊斋沙龙,真的是有缘。
记得2018年夏天,熊部长来一中做文学讲座,关于诗歌欣赏与创作的,随行的有几位文友,其中有我的师姐雷厉、老同学素素。尽管好几年不过问文学社的事了,但是我一直默默支持历任文学社总编的工作,配合组稿,搞征文竞赛,当评委,自己也常在校刊发文章。熊部长的讲座我当然不能缺席。于是,我赶在讲座开始前就悄悄坐在报告厅的后排。
学校领导对这次讲座很重视。讲座结束后,刘校长亲自安排了晚餐,席间大家交流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讨论。我参加了这次接待工作,就学生写作与文学社建设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其间,有人提出把武冈一中纳入武冈文联的“校园文学创作基地”,刘校长很高兴,向大家介绍了我,多有溢美之词,令我惭愧。素素邀请我加入文学沙龙,每个月交一篇作品。我当时犹豫,主要是在教学一线,工作任务较重,怕抽不出时间完不成作业。熊部长向我简要介绍了沙龙的运作情况,有不定期的外出采风,有交流,有作品点评,还鼓励我说作业很容易的,不要担心时间。当时考略到正是高考复习阶段,我说不急吧,过了高考再说。
想不到转眼就到了2019年暑假。一个下午,我接到许素素的电话,说在秦桥传说酒店小聚,是沙龙的一次聚会。我毫不犹豫骑摩托车去了,当时被邀请的还有付勇。就这样,我加入了沙龙,进入了“聊斋沙龙”群。
进入沙龙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个圈子里的每一个同志都是有个性的文学爱好者,有德高望重的知名老作家黄三畅老师,有武冈诗坛巨擘熊烨先生,有老编辑小说家周家平先生,有书法与诗歌兼擅的邓振先生,有善于古体诗词曲写作的朱小武先生,为武冈文化宣传做出巨大贡献的付勇先生,还有四大美女兼才女:邱薇、许艳芳、雷厉、毛爱梅。去年冬天诗人易晖加入沙龙,又给沙龙增加了新鲜血液。沙龙的每一个同志都值得我学习,尽管有的公务缠身,但一直坚持创作,坚持读书。尤其是前辈黄老师,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年事已高,创作热情不减,佳作不断。黄老师风趣幽默,又热忱帮助年轻人,是大家尊敬的长辈。沙龙成员都能坦诚相见,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了感情,也加强了交流。
沙龙成员按照约定每月必交一篇稿件,散文或小说二千字以内,诗歌不少于五十行,当然只要觉得满意,字数没有硬性要求。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担心完不成任务,因为毕竟在高中重点班教学,除了上课,还有作业批阅,还要阅读,还有其他的应酬。因此,我总感觉有一种紧迫感,有点小压力。为了不拖欠作业,我变得比以前更细心了,主动发现素材,主动思考问题,在空闲时间把平时生活所得记录在手机的备忘录里。就这样,我慢慢积累了不少写作的材料,开始有意识地确定系列写作计划。诸如“家乡小人物”“那些难忘的草本”“秦桥回忆录”等等。因为思考,因为有了长期的沉淀,双休日有自由安排的时间了我就坐在书桌前,把那些备忘录里的零星记录变成文字,从键盘上一个一个跳出来。
写作其实并不难。这是我加入沙龙之后最大的感想。先前总是觉得有点小压力,怕完不成任务,还担心自己水平低文章不被待见,慢慢地我改变了这样的心理。沙龙是个很自由、很民主、让人进步的小组织,是我们爱好写作者的家,没有谁看不起谁,更没有谁鄙弃谁。在长期的交流中,每个人都是真诚的。当然写得要让别人满意是有一定的难度,写得让自己基本满意还是比较容易的事情。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提高。
沙龙里流传着一个经典的笑话。月初交作业,我们称之为“早产”,月中交作业,我们称之为“顺产”,月底交作业,我们称之为“难产”。当然落,当月不交作业,称之为“流产”。素素总是早产的对象,因为她的创作量大,是高产作家。加入聊斋沙龙,我应该还没有“流产”的记录,有过“难产”的经历,多半是因为实在太累或者阅读任务太重。我记得2021年的某个月,我连续读完了三本长篇,弄得自己怀疑活在书中,差点就忘记了写稿子交作业。
2018年7月2日,我辞去了办公室职务,霎时感觉轻松了很多,生活单纯了很多。那时的创作量比以前是多了不少,但是质量一般。加入沙龙之后,写作成了生活的习惯,码字的量大了,感觉写起来比以前更顺畅了。看来,无论干什么,先还是要有人逼你,逼到你成了习惯,也就离不开它了。
有沙龙真好。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红楼一痴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