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之洛老师,在八十年代初我见了一次;那次,他是和莫应丰一起回到家乡的。其后,他多次回武冈,没有机会和他见面。
2004年,我编《武冈诗联》一书,想将他写绥宁黄桑的一首旧体裁诗收进来,打电话征求他的意见,他在电话里肯定地说:“我没有写过旧体诗,那不是我写的。”我斗胆跟他开玩笑地说:“怎么不是你写的?那首诗上面标着‘鲁之洛’三个字,难道我连这三个字也不认得?”后来我把诗读给他听,他说:“是我写的,是应邀游绥宁时的即兴之作,你不说,确实记不得了,也不知道你从哪里整来的?”怪不得他,他一辈子写了上百万字的作品,哪能记得一首小诗呢?
还是这一年,他打电话给我,说想写一本关于武冈风情的书。半年,书出来了,书名《小城旧韵》,我想办法弄了一本,看了,提起笔,写了一篇读后感,由衷地赞叹以外,也谈了我自认为的两点笔误,我用电子邮件发给了他,之后,也没在哪家刊物上发过。有一天,我偶然在电子网站上看到了这篇全文,包括我对他的那段笔误的“批评。”我不知道怎么回事。2007年8月9日,他回武冈,晚上,一班文友相拥着他,在党史馆旁的凉台上聊天,我顺便问起这件事,他说:“哦,是我发到我的网站上去了的。”可见,他的坦荡胸怀。
2006年,我主编了一本书《武冈诗联》,把他在1948年写的,发表在武冈民报上的一首诗翻了出来,收进书里。后来,他对我说:“我只记得我当时是写了这么一首诗,内容一句也记不得了,到处找也找不到了,真想不到你给我收进了书里,那是我十四岁时候读中学时写的,是我的处女作咧。”
2008年,他出版了他的文集《鲁之洛文集》,三卷本,厚厚的。我找黄三畅老师,请他代问,能否见赠?几天后,三畅老师告我,鲁之洛说了,早就把你列入了赠送名单,一定会想办法给你的。果然,不久,他通过他的外甥,将他的大作送给了我。赠书,这是他对我的回报。这老爷子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文学界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说。
《续:武冈文友琐忆 (十六)萧致治》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都梁乡士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