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常识”?
张五龙
最近看“湖湘杂评”版,政治倾向性越来越明显。
近日,有论今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踮起脚尖》的两篇文章,都把作文命题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来议论(这是专家学者的敏感),一篇认为,踮起脚尖是为了让老百姓步调一致地促进和谐。(见牧二《踮起脚尖促和谐》)一篇认为,作文题的考官出题时想要微言大义,有附会政治之嫌。(见徐志颖《“踮起脚尖”站不稳脚》)我倒觉得湖南的作文命题者未必是站在政治的高度,倒是南方某省的作文题《常识》据说是受了香港一位学者的同名著作的影响,而该学者的政治倾向是很明显的。同时,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从考场作文这个角度而言,湖南的“踮起脚尖”比“常识”要好写得多。“踮起脚尖”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有具体内容可写,考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联想到“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或者联想“伸手够不着,踮起脚尖就够得着”,或者联想“要知道里面的秘密,就努力踮起脚尖往里看”等等,这些都是他们的生活经验能自然而然联想开去,快速确定主题的。而“常识”就太抽象了,尽管考生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常识”,如:不吃饭,肚子要饿;高考不上线,读不了理想的大学;太阳是从东边出来的,当然做梦的时候,也可能是从西边出来等等。但真要学生在短时间内,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论“常识”,却还真不知道从何下笔。这对于专家学者来说,也许不难,因为他们天天讲常识,但可苦了可怜的中学生。也许专家学者以为他们天天灌输常识,中学生难免也会受到点影响,知道什么是“常识”,然而事与愿违,学生们忙于升学之不暇,哪有时间去顾及什么“常识”呢?专家学者也许热衷于灌输常识,然而老百姓只是“彼一时,此一时”,很少要去想到“常”而识的。
再者,何为常识?如果常识是认识,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常识。如果常识是共识,那必须经过一个“正反合”的过程。如果常识是真理,那得由实践检验了才成为真理。如果常识是狗屎,那论之又有何益?现在的专家学者一方面不允许老百姓有认识,一方面又等不及那个“正反合”的过程,至于实践如何,他们又找各种理由来推脱。他们把要贩卖的那点私活,笼统地贯以“常识”之名,好让老百姓摸不着头脑。这就好比把水搅浑之后,然后告诉老百姓:“水本来就是浑的”这是一个常识。不信?你看,是不是浑的啊?但老百姓疑惑了,水怎么本来是浑的呢?我昨天明明还看见水是清的嘛!
于是,常识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了。有人说“剥削有功,资本家养活了工人”,但有人就说“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就好比不是农场主养活奶牛,而是奶牛养活农场主”;有人说“社会就是由阶级构成的,统治阶级总是要压迫剥削被统治阶级的”,但有人马上就说“哪有什么抽象的阶级啊,只有具体的个人,人人平等”。总之,有正就有反,但是谁也不想“合”。为什么呢?合就是妥协,就是利益的丧失啊。所以,到最后又是谁有强权,谁就有“常识”。而且是高高在上的训斥:你连常识都不知道吗?可见是个谬种!这样清除起来就名正言顺了。
呜呼,常识,原来不过如此啊!周而复始,何时了也!只是拜托专家学者们,你们要做什么就尽管做去吧,不要再向老百姓灌输什么“常识”了。我说过,老百姓是“彼一时,此一时”的,只知道“载舟覆舟”的道理,没有那么多的“常”而识的。
2009-6-27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北窗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