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收到了老父亲从千里之外湖南写来的信。信中说:“小孩接送幼儿园,要操心,不能大意。要培养劳动观.....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钱要省着点花,不可大手大脚........家中老少身体都好,勿念。”父亲总乐意这样写信,对儿子、孙女进行家庭美德的教育。
他老人家从来没有给我们打过电话,理由是:写信省钱,说话全面、清楚。对于父亲的“不开放”政策,我们并不反对,觉得这是一种美德,应该支持。可以说,父亲的每次来信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开支起到了约束和监督的作用。父亲是一位有着三十多年工龄、五十多年党龄的退休老干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父亲虽然可以每月能拿到工资,但我家是农村户口,哥哥、姐姐、母亲、外公、外婆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一家八口却很少吃过一顿饱饭。父亲拿着每月四十元钱的工资,常对我们说:“要省着花钱,一分钱掰开当两分钱花。”父亲的省钱,主要体现在他的吃穿用上。父亲几十年吃住在工作单位,他从不抽烟、喝酒,一日三餐是二两白米饭加一盘素菜。他舍不得吃肉,也从不吃零食,就是三伏天,三分钱一根的冰棒,他也没有偿过。理由是:泉水清凉可口,何必乱花钱!父亲盖的被子、铺的床单都是补丁连补丁,就是身上穿的那件棉袄,几十年了,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到退休了他也舍不得扔。父亲说那件棉袄是六十年代在派出所工作时发的,军用品质量好,补上新布能穿就行。特别是那“为一分钱而睡不了觉”的故事感人至深。那是因为父亲为了上山砍柴买草鞋,当时父亲口袋里只有九分钱,而商家硬要一毛钱,一分也不让。无奈,父亲空手回家,然后连夜搓草绳,自己编了一双草鞋(父亲小时候跟爷爷学过用稻草编草鞋)。
父亲的节俭近乎吝啬,难以让人相信,但是,在子女上学、智力投资、人情来往等方面,父亲却做到了大大方方、合理安排。我家兄妹五人都在父亲的支持下上了高中,有的上了大学。九十年代初小妹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费用之大,使人望而却步。然而父亲硬是下决心和母亲在家养鸡、养猪,在外东借西凑,高利贷也不在乎,供小妹完成了四年学业。父亲曾对大家说:“一个人没有钱可以,但是没有学问是不行的。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子女上学。”
我从湖南到新疆工作已经几十年了,直到现在,我才读懂了我的父亲,懂得了父亲花钱为什么那么吝惜,而又那么大方。父母亲均已八十多岁了,儿女都很孝顺,但是他们依然过着朴素的生活,不讲吃,不讲穿。我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老父亲的那种“一分钱当两分钱花”的思想,也并不过时,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应该弘扬和继承。
父亲八十大寿2008年我们一家从新疆回到老家给父亲过八十大寿。祖孙四代,其乐融融,非常开心。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天山雪松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