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刘再复《共悟红楼》

刘再复《共悟红楼》

红楼一痴 2022-04-18 14:24

刘再复《共悟红楼》

收到学生寄来的《共悟红楼》系列四册好书,非常高兴。这些书在武冈这样的小地方是无法买到的。网络真便捷,三天时间就到了,而且价格也便宜。

这个学期感觉时间不够用,在匆忙中读书,上课,改作业。关于《红楼梦》的书我读过不少了,也可以算是一个资深红学爱好者了。所谓系统的红学,我没有深究,只是肤浅地了解一些,纯粹为教学服务。加之我对索源派的考证之路并不喜欢,在很大程度上觉得并无必要,我就是把《红楼梦》当做闲余饭后的小说在消遣的,与做学问湘去甚远,因此更看重文本的赏读。

因前段时间读刘再复的《红楼梦悟》似乎上了瘾,决计买到系列中的其他三本红学专著。刘再复先生对我的影响很大,在1988年的《人民文学》组织的“中国潮报告文学大奖赛”活动中,刊发了一名作家写刘先生写作《性格组合论》的过程的报告文学,后在高中读了他的一系列散文,在大学的时候读他的《性格组合论》一书,受到的教益是很大的,可以这样说,是刘再复的著作在引领我带着以探究的眼光读《红楼梦》的。

其实在高中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刘先生的散文。那是在《名作欣赏》杂志上读了他的散文《读沧海》《再读沧海》,那种感觉现在还很清晰,可以用热血沸腾来形容的。后来我用笔记本全文抄下来了,用一个礼拜的时间全文背诵了。他的散文大气,有激情,有热血。从高中起,我就成了刘再复先生的粉丝了。1989年的那一场政治运动之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去了美国,从此有好长一段时间他的著作不能在大陆出版。在湖南师大读书的时候听刘上生老师讲过一堂《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发展轨迹》,他多次引用了刘再复先生观点。我觉得那个时候听课很轻松,加深了我对刘再复先生理论的理解。

在对美学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我读完了李泽厚先生的《中国美学史》《美学三书》《美的历程》《中国思想史》。在李泽厚的一本书里有一篇长文,是与刘再复先生的对话录,关于中国文学、思想史方面的。李、刘二人从哲学的高度给中国现当代文学无缘诺贝尔奖提出了一个重要议题,那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缺少哲学意蕴(当然,翻译的问题,评委们对中国的偏见,意识形态与政治的原因也是重要因素),我很接受这一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小说就是说故事,诗歌好一些,顾城、北岛在诗歌上是一座高峰,就艺术成就而言应该是完全可以获奖的。小说除了沈从文的《边城》意味深长之外,确实找不出第二部唯美得这样让人琢磨不透的作品,可惜沈先生在1986年10月以前就离世了,而诺奖不授予故去之人。李、刘的这段对话,对我很大启示,我在课堂上经常引用刘先生的观点,学生很能接受的。

现在读刘再复先生的书多了,感觉他似乎笔力更雄健了。先生的研究视角永远值得我关注,值得我学习。

      附:

前不久惊闻李泽厚先生在美国去世,年届九十,也是高寿大德之人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先生被奉为年轻人的精神导师,可见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不过,我即便经历了那个时代,但毕竟少不更事,了解极为有限,我读过李泽厚先生的著作,除了钦佩还是钦佩。《美的历程》《美学三书》是中国当代美学与美学史的扛鼎之作,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

 

 



阅读 4491 5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