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保护乡愁心理的载体
湖南武冈 林日新
“方言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它消亡的速度令我们很惊。”7月9日,澎湃新闻记者见到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了解到他发起了一项方言调查“響應”计划,由他一人出资465万元,该计划将用5-10年的时间,组织10支调查研究团队,对湖南53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用声像方式保存方言资料,进行数据库整理后捐给湖南省博物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游子回乡时慨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的端儿,往往会庆幸家乡的方言(乡音)却能顽强地保存下来。其实,这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随着城镇化进展的深入,随着国,家人口流动的加大,随着普通话进一步的普及,乡音也会慢慢消失……这也许是像汪涵这些有识之士为何要呼吁人们保护并已付诸行动的原因吧。
曾经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的一句“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击中了很多国人柔软的心,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从而引发热忱的社会期待:多一些对传统和自然的敬畏尊重,少一些大拆大建的政绩冲动;多保留一些村庄的原始风貌和儿时记忆,少制造一些面目全非的“人造村镇”……越来越强烈的公众呼声,正在转化为对农村发展和城镇化工作的具体期盼。其实保护方言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保护乡愁”,如果说家乡的风貌是“乡愁”的硬件--物理载体,那么“方言”则属于“乡愁”的软件--心理载体。二者同等重要,而且就恢复的程度来说,“方言”是一种无形的“乡愁”,恢复起来更为困难。
在如今这个人口流动极为频繁的时代里,人们去远方找生活,去他乡创业,甚至是去异国求发展,早已成家常便饭了,一般人叶落归根的思想似乎愈来愈淡漠,但是,人们热爱故乡的心仍然是千古不变的。毕竟,方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丰富多彩的方言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一段乡愁,一脉传承,一方土地的灵魂。那里面留下了我们祖辈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的追求,它的精髓早已在我们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让我们获得永久的营养。消亡一种方言就是消亡一种知识体系。对中国这个有着浓郁的“老乡情结”的国家,这份情结唯一的凝结的点就是方言。在平时的交际或工作中,突然发现一个会说同样方言的人,你会倍感亲切,一下就接近了心灵的距离--“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说的就是这种情境。
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乡愁,方言含蕴文化,方言足见亲情,方言记得乡愁。国家应当重视保护方言,当然也希望更多的像汪涵一样的有识之士积极地投入到“保护乡愁”的行列里来,让“方言”永远保存下去,让现在与将来更多的国人“诗意的栖居”。(2015、7、13《宿迁日报》)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林日新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