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南面云中隐翠峰 碧水波里含古寺

南面云中隐翠峰 碧水波里含古寺

水云生 2017-01-12 19:27 4

南面云中隐翠峰   碧水波里含古寺




   

南面云中隐翠峰 

碧水波里含古寺

——武冈翠隐峰寺寻访记

   翠接紫蔓烟云雨,看斜晖彩虹树。清丝螺髻锦头帕,春水落红无数。春休住,有道是,深闺养在人未睹。蛾眉谁妒?只有鸟殷勤,杜鹃啼血,载载鸣如故。

       上面一段,摘自赵胜德词《摸鱼儿·云山》,载2010年出版的《武冈新韵》。虽不能确定他描写的是不是武冈翠隐峰寺,用来描述我眼前的翠云水库景象,却再恰当不过。

       查阅古籍,除了载有其方位,别无详述。

       孟冬晴日,明知古寺已无踪迹,仍然慕名而往,专为翠云水库边的翠隐峰寺一个“隐”字也。

翠隐峰位置示意图

     从水云路翠云路口出发,沿一条水泥村道往南约3公里,就来到云山七十一峰之一翠云峰脚下。

翠云峰口,图中右边的高峰为翠云峰

       路边劳作的村民告诉我,翠云水库就在上图两山之间。前面的村庄就叫翠云峰口。

       院落最后有一座近年来创办的矿泉水水厂,每天送水和上门买水的车辆络绎不绝。      

       这里视野开阔,沿路一条小溪泉水淙淙。田野里肥鸭忙着觅食,池塘里鱼翔浅底。一座座现代楼房、小别墅点缀青山绿水之间。路旁有正在修房的人家,工地上热火朝天。三五个老人坐在房前享受和煦的阳光。两位大叔赶着几十只山羊上山放牧,他神态自若,跟他的羊群一般喜气洋洋,似乎陶醉在这冬日暖阳的幸福之中。整个村庄沉静在鸡犬升平的祥和里。让人不禁由衷感叹:这里真是个好地方。

水厂背后上水库的坡道

       过水厂,就有一段约400米的上坡路了。这段路正好沿两山的低谷蜿蜒而上,临坝底,尤为陡峭,开车须挂一档。上到翠云水库坝上犹如登上九层楼宇。这里格外宁静,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不禁想起武冈司法局和鸟人文化传媒为什么选择在这里拍摄武冈丝弦《鱼水情》情景剧了。

武冈丝弦《鱼水情》剧照

翠云水库春夏图,图片来自网络

       从上图看来,春夏季节,雨水充沛,这里就跟文章开头所述的情景差不多了。翠接紫蔓烟云雨,清丝螺髻锦头帕。这何尝不是绿的海洋,翠的天堂?真道是人间仙境何处寻,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也。

翠云水库秋冬图,雨水少,水位下降约2米

       再看今天孟冬时节的翠云水库,虽已万叶临霜萧萧下,百草忍冬纷纷黄之时,除了水位下降,却苍翠依然。

       站在坝上,正中的小山峰即为翠隐峰。翠隐峰寺就坐落在山前的空坪上。80多岁的奶奶夏翠香告诉我,1958年修水库之前的十几年,她家里很困难,没有住的地方,大队就安排她家住在翠隐峰庵堂里,为林场守林放羊。她说的是庵堂,那么她一个没有进过学堂门的妇女,对翠隐峰寺定然是难以知晓的。

       也难怪,清同治武冈州志记载的翠隐峰寺至今至少已有150多年。在村子里询问过几个老人,他们都只知道这里的曾是一座老庙,贡奉当地的山圣菩萨。山圣菩萨有三个,大跃进时拆了老庙,筑堤蓄水,三个菩萨被三个不同的村子分去,分别建了上中下三座山圣庙,这里的就叫上山圣庙。

上山圣庙

       至于为什么叫山圣庙,老人们说不清楚,我想应该跟他们背后的云山山神有很大关系。俗话讲,靠山吃山,广袤的森林资源为古时的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食物、柴火、修建房屋的木材,人们对云山视若衣食父母、敬若神明。由于山势陡峭,沟壑深重,人们上山危险系数很大,因此伐木,狩猎出门之前给山神烧香施礼,祈求山神保佑、以保平安而返。于是逐渐形成了当地人们敬山神的传统。这与临水的人们敬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与出海打渔满载而归是一样的。

       那么清朝以前又为何在这里建了翠隐峰寺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许久,还得从武冈名僧无涯说起。

公元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无涯和尚(公元1566—1626年)慕名从南岳来到武冈,开始了以云山胜力寺为主的武冈佛教鼎盛时代。他在武冈呆的26年里,胜利寺住寺僧众达500余人,方圆数百里的香客也纷纷慕名而来,络绎不绝。因此也带动了武冈寺庙的蓬勃发展。据《武冈简史》宗教篇记载: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境内有寺庙1377处,僧侣近4000人。我想翠隐峰寺当列其中。无涯圆寂后又经历了多次佛难,1951年土改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寺庙惨遭灭顶之灾,直至1976年文革结束后几年,境内才先后恢复寺庙9处,善男信女捐资新建小寺庵68处。1992年武冈县佛教协会成立后,武冈的佛教事业又开始盛行。

       如此推测,1992年版《武冈都梁文抄今编》之所以将翠隐峰寺作为都梁名胜古迹录入,可见其当年应具有一定声誉才对。可惜现在手头的资料对其毫无笔墨,实为遗憾。

       我们暂且不去穷究其历史,言归正传。我是奔着一个“隐”字而来。翠隐峰到底隐在何处?

       我们再来看前面的图一:翠隐峰非常小,呈圆形,位于众山头正中央。她座东南朝西北,而西北正好是翠云峰,正北又有杨柳峰,整个就像云山这位慈母的双手将这颗掌上明珠拥入怀抱。因此我们站在翠云峰口(图二)是看不到翠隐峰的。这大约就是翠隐峰名字的来由吧。

七龙戏珠---翠隐峰

       放大了来看,我们很容易发现,东南两方有七条小山脉向翠隐峰汇聚,多像七龙戏珠!或者七龙抢宝。此地因前方视野欠开阔,不适于家居和葬坟。而对于追求清净禅意的佛门弟子来说,这里几乎与世隔绝,无丝竹之乱耳,无世俗之缠身,在此修建寺院,确为上乘之选。

       如今太平盛世,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武冈城市的不断扩容,相信有识之士在此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投资兴建休闲、疗养会所指日可待。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新武冈”



作者:水云生,部分图片来源武冈摄影家协会。

新武冈二维码_副本.jpg

长按二维码关注


阅读 1.4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言宋

借你的地盘,姑妄言之,如若失当,见谅。

298年前

作者回复:

老师尽管发表您的见解,学生自当加倍珍惜。武冈丰厚的文化底蕴需要发掘,有些内容只有您们这一代人清楚,如果没有人记录留存,很可能会断层。

2017/1/16 14:07:21

言宋

作者写这类文章时,最可师法的是鲁之洛先生的小城旧韵与黄三畅先生有关篇什。

208年前

作者回复:

是的,很多题材和内容都是来自他们的文章和都梁文钞新编。

2017/1/16 14:03:07

言宋

方志的编修,最盛于清代,武冈州志有清一朝,竟然有这么多个版本,是武冈人文的幸事。

328年前

言宋

武冈州志,有康熙本、乾隆本、嘉庆本、光绪本(台湾那边影印过),海南出版社影印本(不知何时、何人所撰),乡土志肯定较为简单。我想应当是光绪本最好,更为全面。遗憾的是台版价格不菲。武冈当局,其实该干干这事,影印(当然最好是点校,以便于更多人阅读)一两部州志。

358年前

作者回复:

感谢老师热心关怀和支持水云生,我手里的是光绪版和同治版两套,的确光绪版的要详细些,但还是有很多内容记录都是一笔带过,很多人和事无从查起。

2017/1/16 14:01:01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