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之洛老师的《奇文共欣赏-对名家序文〈一方山水一方情〉的语病粗诊》一文,指出某著名作家为刘奇叶先生作品《一方山水一方情》所作的序言,语病大致可归纳为逻辑混乱、句子结构残缺、语言贫乏、用语不当、句式杂糅几类。
恕我寡陋,我对这位刘作家是一无所知。但因为牵涉到两位名人,一个是我故乡的老作家鲁之洛老师,另一个是湖南知名作家谭谈,也就产生了想了解刘奇叶同志的兴趣。周老师为我提供了这一条件,帖出了《请问刘奇叶:“自诩为'德高望重'的老作家”是谁?》一文,里头附有刘先生的《“威虎”乎?“病猫”乎?》,刘先生有满肚子的委屈与怨愤,顺带也隐晦地对我喜欢的人网表达了他的不屑。
这么多乡邦名流都在关注刘先生,他的文章一定有很值得大家学习的价值。我认真读了,却犯了糊涂,这不到1500字的文章,竟然也可指出很多毛病来,且与谭主席的评论文章的病症如出一辙,可谓“无独有偶”了。偷学鲁老师解剖的方法,说个一二三四。
逻辑不清
原文:迎来虎年,人们纷纷对属相虎歌功颂德,劲头十足。也有的以发威猛虎之祥语相赠于人。“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几乎成了街头巷尾的口头弹。虎年发威,有人图个吉祥,有人想树立个崭新的形象,也有人意在勃勃野心……
这段文字初说的是“祥语”,突然插入“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语意当然是转折的了,可下文又回归于“详”(“虎年发威,有人图个吉祥”)。这跳跃性思维,真正难以捉摸。
原文:老虎在下山中不慎染上疾病,在山下一户人家歇息时。
这句话的思维也是跳着走的。“下山中”是尚未完成的行为,与后文“在山下一户人家歇息”连在一起,显得很突兀。如改成“下山后在一户人家歇息时”,会好些吧。
用语生硬
原文:以达打压异己、棒出虎威目的
“棒出虎威”,难解。虎威之显现,难道是人们以棍棒相加的结果?
原文:这种人在官场,或在名利场上,又岂止区区个别?
“区区个别”,也很不好理解。“区区”,本就是少、小的意思,与“个别”义同,强扭一块,自然不妥。
原文:我始终认为,为人或为文还是低姿态或适度的懦弱点好,哪怕你采取甚么“封杀”手段,或废文,或废人,或废言也罢,但好在历史终究是人民写的。
首先,得在“但好在”句前,加一句号才妥。“我始终认为,为人或为文还是低姿态或适度的懦弱点好,哪怕你采取甚么“封杀”手段,或废文,或废人,或废言也罢。”这句话读起来,我始终觉得不顺。是否可以改为:我始终认为,为人或为文还是低姿态或适度的懦弱点好,哪怕他人对我采取诸如废文或废人的手段。
这样的句子还有一些,如“更甚侵吞国家财产”中之“更甚”等。
搭配不当
原文:按理应该对文学青年要搞好传、帮、带的作用
“搞好”配“作用”,显然不当,将“搞好”作“起到”、“发挥”岂不更好?
原文:擅长在人前人后说尽谗言
进谗言的当然是小人,自然喜欢人后说他人的不是,为人有些阴暗。至于人前说他人的不是,那不叫谗言,叫诤言比较合适。瞻前不顾后,自然会出问题。
原文:曾有一句古话说得好:“默默者存。(《汉书•杨雄传》)”尤其对于生性耿直、嫉恶如仇的我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尤其”放在句首,不当。可改为:“对生性耿直、嫉恶如仇的我而言,这句话尤其有裨益。”尤其作状语,还是紧跟动词的好。当然还得有一主语,如“这句话”之类。
重复啰嗦
原文:我突然想起这样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只老虎在下山中不慎染上疾病。
“说的是”三字虽没用错,但实在有些啰嗦,可以去掉。一般人可不这么要求,对于作家,则会有所不同的。
原文:人们平时最痛恨的是,这种人用欺瞒上级或欺蒙他人的卑鄙手段,混进共产党的队伍,披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外衣,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更甚侵吞国库钱财,欺压和蚕食百姓,生活糜烂腐败,贻害无穷,成了人民群众刻骨仇恨的敌人。
一看就明白,“混进共产党的队伍,披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外衣,”有重复的嫌疑,“欺瞒上级或欺蒙他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意思也有重复,至少是一个词已经包含了另外一个词的意义。“人们平时最痛恨的是”与“成了人民群众刻骨仇恨的敌人”,也有重复的味道。此外“净化丑恶心灵、拯救邪恶灵魂”,也有此毛病。还有,“欺压和蚕食百姓”,这个有点恐怖了,欺压可以,还可以把人蚕食掉么?
句式杂糅
原文:或废文,或废人,或废言也罢。
要么去掉“也罢”,要么前边也加上“也罢”。当然废文与废言,也是重复的。
原文:曾有个别自诩为“德高望重”的老作家,竟然会掺入到某个小小弹丸之地几个年轻作者打嘴仗和纷争之中。
我想,刘作家本应是要表达“这位老作家掺入到年青人的纷争中”的意思,结果又变色龙般地变成“掺入到某个小小弹丸之地”。很不通顺。
指称难明
原文:人们平时最痛恨的是,这种人用欺瞒上级或欺蒙他人的卑鄙手段,混进共产党的队伍,披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外衣,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更甚侵吞国库钱财,欺压和蚕食百姓,生活糜烂腐败,贻害无穷,成了人民群众刻骨仇恨的敌人。面对那一些如此凶兽公贼……
“这种人”与“那一些”的不统一,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原文:苏洵说:“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所以,或为人或为文,这可是一种最佳的选择。我忽而又想,当一当这样的“病猫”,又何尝未可呢?
文中的“这”指什么,是“或为人或为文”还是苏洵所谓的“忍”与“静”?从文义看,当指后者。可改成:苏洵说:“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所以,为人或为文时,“忍”与“静”便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随意引用名言。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可执?”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下》。“亮”是诚信的意思。孟子称人如果不讲诚信,就没有所谓的操守可言。“恶可执”,“可”应作“乎”,执,操守。恶,疑问代词,怎么的意思。孟子所说的诚信,与作者所讲的忍与静、宽和厚,一点关系也没有。显然,是因为不清楚孟子所说的的含义而乱用的了。引用明代知名学者薛瑄说的“唯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我也敢打赌,引用的文字有误。“唯”、“惟”不统一吧,按古人的习惯,均得作“惟”。
至于把扬雄误作杨雄,《华盖集》误作《华美集》、《淮南子》误作《维南子》,与谭主席误“衝”为“衡”一样,是很搞笑的,当然也要怪这些字形太接近了,不过寻常人犯此类错误无所谓,一个著名的大作家也犯这些错误,难免贻笑大方了。
另外,个别标点的处理也有问题。如:曾有一句(“曾有一句”四字可删,啰嗦了)古话说得好:“默默者存。(《汉书•杨雄传》)”(《汉书•杨雄传》)应放在引号外边。其他几处同。
有这么多语病,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作家自称是一“病猫”,既是猫,且有病,则其说话难保不出问题。如是,则又是可以谅解的了。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流星雷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