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书评】李艳:郑自松小小说的故乡情节和丰满的细节描写

【书评】李艳:郑自松小小说的故乡情节和丰满的细节描写

颂戈 2022-11-17 10:37

图片


郑自松小小说的故乡情节和丰满的细节描写


文/李艳


我想问一下:很多在外漂泊的人说,回不去的故乡,无处安放的灵魂。也有人说,莫把故乡当他乡。是吗?是这样吗?
可能大部分人会同意以上的说法,若是在以前,我也认同,我也觉得故乡越来越远,越来越虚幻了,也觉得自己的灵魂总是没有归宿,甚至一度认为,将来有一天,当我闭上双眼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我一定会让灵魂飞回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去,决不要被埋葬在另一个不曾生我也不曾养育过我的陌生且没有情感的地方。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读了《车水》。
《车水》中的水牯和妻子,一个粗胳膊粗腿,一个娇小玲珑;一个结实如山,一个柔情似水,为了省租抽水机的钱,水牯和妻子架起水车人工车水浇田。文中,作者通过对俩人的肢体活动与温馨对话的描写,把他们这对夫妻在月下车水的场景一点一点地勾勒出来。随着情节一点一点地铺展、一点一点地递进,同时,也一点一点地熏染出了生活中最温暖的画面。这种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让我仿佛就站在他们身边,让我仿佛能看到他们脸庞上那被月光镶了一层银边的毫毛。作者娴熟的文笔及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又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蹲在斜阳余晖中贩卖人间烟火的小贩,他孤单而真实;沉淀在时光中的故事,透过他那柳藤编织的篮子缝隙,映在他充满希望的脸上。
如果不是作品打动我,我也说不出上面那段话。我想这就是郑自松的故乡,他的“故乡”是我的“他乡”,他用作品来诠释他的灵魂安放之处,而我们读者的灵魂也将各自寻觅各自的归处。车水是郑自松在故乡经常看到的场景,这样的故乡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融融爱意,于他而言,如果这样的故乡一定要变成“他乡”,我觉得,那一定是因为他没有感受到故乡在他心中的温度,并且这种温度低于36度会让人心寒,高于36度会让人心烦。而我,纯属是受到他写他的故乡触动了我,我虽然不会爱上他的故乡,但一定会喜欢这样的故乡。
同样的人物,郑自松还写了一篇《晨别》,也很精彩,让人回味无穷。
在《守护》这一篇作品中,我觉得还是缺少了故事性,过多的心理描写却没有把我拉进文心。文中运用多个段落描写媚儿夜里害怕的心理描写,作者原本是想用来表达媚儿内心的痛苦煎熬,但却没有达到读者的心理预期,所以,我认为这些描写在没有有效推进情节发展的时候,细节描写就变得多余。另外,在第12段,“媚儿把窗户打开一条缝隙,大声呼救”,我觉得,正常情况下,一个没离开过妈妈怀抱的女孩子,应该是缩在墙角抱头尖叫,而不是打开窗户,况且学校是建在村子三里外的地方,就算有村民听到来救她,也不可能在几分钟就赶过来。所以,这一点不符合常理。总体觉得这一篇除了立意很正之外,不算优秀。
《斗鬼》这篇有看头而且有趣,我在打印出来的文章旁写了两个字:“妙极!”《虚心佛》《交公粮》都显出作者的文字功底,《见或者不见》《一瓶酱油》有点像是生活的碎片拾遗,也算是生活中的另一种乐趣吧!
另外《四季流转》我觉得在写作手法上有创新,这种流年如水的写作手法,像一帧游动的年画,每转一个弯度,都在层次上增加了一个厚度,值得学习。《湘江北去》这种战争题材的小小说,在结尾那段,觉得不应该那么草率。老邱在受重伤并且在同伴背着的时候,让老邱自己投江的结局,我觉得在细节上还需完善一下,而且老邱投江的理由前面的铺垫不够充足,不足以买通读者的心。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李艳,广东省作协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惠州城区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羊城晚报》《红豆》等刊物,荣获全国小小说奖项若干。出版有小小说集《尾部挂灯笼的人》。


阅读 2299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