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屐痕.家园

屐痕.家园

北窗 2010-12-06 16:21 9
言宋点评:借用一句:充满了思考与感情!

   
         现代人出于对商业社会的失望和厌倦,往往幻想回归于乡野泥土的芬芳中,找寻灵魂的归宿地。
    
  正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季节,湖南崀山牛鼻寨的山花蓓蕾初绽。几百里丹崖翠壑云烟氤氳,阳光撒在毫无棱角的山崖峭壁上,显得憨厚而温柔,苍翠中透着嫩黄。是的,崀山的山崖谈不上奇崛,但它是温柔而可亲的。
    
  阳光正好,崀山就这样敞开怀抱把我们拥抱。
    
  第一个游览地是“天下第一巷”。远看象是两块从亘古洪荒飞来的鹅卵形的巨石,轻盈地落在牛鼻寨的山脊上,巨石相接处一条长230余米,高数十丈,宽仅0.8余米的石缝。幽暗狭窄,从外形上看也能让人产生某种原始图腾的联想。地质学家陈国达考察此处,欣然提笔名之曰“天下第一巷”。信然不虚也。
    
  说是巷,是因其狭窄,极象南方小巷。其实比巷更窄,人置身其间,几贴石壁而行,不容人错身而过。摸索穿行其间,两侧石壁幽冷湿滑。抬头一看,天呈一线,所以此处俗称“一线天”。入其深处,于微漏的光明中,不由感觉石壁即将合拢。而此时心中也就不禁生出一种幽暗难明的情绪,有惊恐,有畏惧,也有欢喜,有惬意。仿佛是一次母体的回归,感觉石壁也有了温情。于是干脆拣一可歇处坐下,这才发现石缝里的空气并无衰朽腐败的气息,反而有一种淡淡的幽香。而脚下的岩石被凿成一级一级古拙苍凉的石阶,可以想见崀山的先民曾经在此出入的情形。那么他们是否也如我们现代人一样有着对劳动感到乏味的抱怨呢?他们劳动之余,又是以怎样一种心态坐在这幽深的石壁中,思考有关过往和永恒的呢?这样想着,不觉有关生命本质的象征意味浓极了,使我浮想联翩。
    
  当一阵寒意从屁股底下升起,我知道我该起身了。出得石巷,拐过一座石桥,穿过几段曲折的石阶小径,即到了牛鼻寨云雾深处。是一个空旷的山谷,有茂林修竹,泉鸣淙淙,鸟鸣幽幽。正是古人描写的“经纶世物者,窥谷忘反;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之所在。那些不知名的花草鸣虫,诱惑着我们走近前去。黄的淡雅,白的素洁。而虫声或悉悉,或窣窣,足以引起人们对自然的无限向往。叶圣陶曾说秋天的虫声是“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我想这春天的虫声却是阳光下舒缓我们麻木神经的天籁佳音。在这样的地方是什么都可以忘,什么都可以不想的。正如古人禅语“说什么名,说什么利,说什么文章身价;这便是福,这便是慧,这便是山水因缘”,我且受用这暂得的宁静与安详好了。而同行的游伴早已呼啸着往前去了。据导游的介绍,前面要游览的景点还有很多,诸如望江楼、揽月梯、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曾于此安营扎寨的古寨门……
    
  我的童年曾无数次地留连于这样的山谷,一种久违的感觉使我突然沉默无语。也许是来自山野的孩子出于某种原始的情结。抓一把山野的泥土久久地在掌心摩挲,感受着那细软腻人的手感,呼吸着那沁人心脾的幽香,突然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我在那嫩软的草地上着了魔似的打滚,尽情地亲吻这温厚的土地,吮吸着泥土的芳香。啊!故乡,我的家园,你可知道我这几年来灵魂的漂泊无依?
    
  山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一种寄托、一种灵魂的栖居地。古代的文人或因不满现实的黑暗,退隐山林,以求得灵魂的安宁与自由,如庄周、陶潜;或因政治上的失意,遭到打击贬谪,而贬谪地一般都是南方蛮荒之地,唯日日与山林为伴,寄情于山水自慰,如柳宗元、苏东坡。至于屈原,辗转穿梭于荆湘大地的深山老林里的时候,其本身的浪漫气质与当地的巫风楚韵相结合,看那深山密林里一花一草都有了感情,一种纠缠如怨鬼般的孤愤之情使山水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有了一种如梦如幻的瑰丽景象。我们可以想象当屈原头戴花环,腰缠香草在那山水背景里如魔似痴,嘴里念念有词地飘飘而行时是怎样一种失魂落魄的凄厉,又是怎样一种孤寂幽僻的欢喜呢?
    
  大概是农业文明长久地浸淫,在我们民族灵魂中留下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积淀,我们现代人对自然山水、乡野泥土的芬芳总是有着一种深深地眷恋,并进而转化为一种淡淡的乡愁。由于现代社会的日渐开放、生活节奏的高速运转、栖居地的任意变迁,使得原先对作为我们出生地的故土家园的眷恋泛化为对自然山水的亲近,以期作为我们随处可以实现的灵魂的寄托,并赋予它可以衍生无限意义的唯物或唯心的内涵。
    
  此刻,崀山作为我可以投射我自恋情怀的对象,象母亲一样向我敞开温存的怀抱,抚慰我疲惫的灵魂。我可以在她的怀抱里尽情地发泄我积久的郁闷、莫名的狂躁。但是我又清醒地意识到她较之于我永远只是作为他者而存在的,我不可能因此而停下我的脚步,我还得回到我的城市中去,我还得不停地走,不停地漂泊。
    
  就如崀山的水,那条秀丽的小河,人们给她起了个美丽的名字叫“芙荑江”。她静静而舒缓地向前流着,幽幽的碧水犹如一块锦缎闪着质感的幽光向前铺去,两岸的青山翠竹作为必要的陪衬,渐次地向两边退去。正是:“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水因山绿,山因水清,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好事的文人便把山和水比喻为拥抱在一起的情侣,互相深情地注视着,默默地诉说蕴藏在心中的爱情。顺流而下,依次有鸳鸯岛、婆婆岩、将军石等主要景点。对于这些奇峰异石,人们各自发挥着自己奇妙的想象,分别赋予一些关于英雄、爱情和生命等蕴涵。
    
  我们的竹筏在水中漂流着,迅疾时如箭一般射去,激起浪花飞溅。 “浪花有意千重雪”,本来伸手可触的古拙的江石,在仓促间失之交臂,让人有一种逝去无数如云烟般沧桑的日子的惆怅。而当平静处,那游鱼,那细石,那碧草,那山花,那田垅,那村舍,那白云,正是大千的手笔,水墨淋漓的气韵。竹筏在江面上随风飘荡,任意东西,悠然自得。远望便见一如柱挺立之石,或曰“将军石”,因其形如一睥睨千军万马、叱咤风云之将军而名之。
    
  当人们啧啧于将军石的神威,我则更倾心于那江面如精灵般轻盈掠过的水鸟,倏忽而来,倏忽而去,不滞不留,无挂无碍。于是痴心地想,如此一方空灵的山水,当有渔者樵者,当有高人隐士,当有飘渺如叹息的山歌,当有牧童竹笛当有山寺钟声……可是浮躁的出游者一如我们又何曾在意过这些呢?我们若孤身一人置身于这样的山水,一刻也耐不住她的冷清。做匆匆的停留我们又兴奋地向前漂去,我们总期待着前面还有更多更美更奇特的景点。
    
  也许我们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放不下,有太多太多的想得到,按捺不住地离开故土,涌进都市开始那自以为是的奋斗、打拼。当有一天我们厌倦了那所谓成功的掌声,那尔虞我诈的机巧时,回望来时路,故土便成了我们灵魂深处忽隐忽现的寄托。于是到乡野里走走,到山水里流连便成了我们暂时安置麻木疲惫的心灵的一个后花园。可是我们谁都明白当我们从家乡起程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自我灵魂的放逐,我们已注定无家可归。谁也不会把那山山水水带给我们的暂时的安闲惬意当作我们人生的追求。其实我们在追求什么呢?我们谁也不知道。就象我们现在在任何一个山角落里都已难见那悠闲适意的渔者樵者,更难见晨钟晚课的古刹,青灯黄卷潜心修持的孤僧……而这些在农业社会却是很常见的生活图景啊!
    
  我们只是厌倦了城市生活的乏味和灵魂的空虚,聒噪而来又聒噪而去。而身后崀山的群峰固守着永恒的孤独与静默,是那种“大言希声”的静默,一种非人为纯自然的等待状态。我知道崀山在等待,有她的山水为证。但她等待的不是我们。
    
  假如有一天你也厌倦了城市的喧嚣,那么你就到崀山来吧!
  只是要记住:“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鸟亦山水也。”
    
    2006-3-17

阅读 6748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钟文晖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智)
“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呵呵,游山玩水,羡慕中!

1413年前

张艳

有思想、有感情、有深度。
喜欢你的文章。

1913年前

北窗

楼上各位朋友好。谢言宋教授推荐。

813年前

姜远林

吾心何所依,母土与母亲!

713年前

蕭二郎

美文共赏.
还得非要十个字啊我晕。

1513年前

飘雨的天空

路过,,,,,,,,,顶下,,,,,,,

913年前

兵子驼

诗情画意的崀山被楼主生动地刻画出来了.

1213年前

兵子驼

文学家写的文章就是不一样的格调啊.

413年前

刘姣美

写得真好,充满了思考与感情。

1113年前

作者回复:

谢谢鼓励。

2010/12/6 16:39:18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