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工"曾过一把“编辑"瘾
作者:杨进文(苗族)
真没料想,我这位在林业生产一线的“爬山工",在香港回归祖国的那年交上了好运,30岁出头的我,接到场部通知,让我编写《燕子腾飞》一书。这是燕子山国有林场建场40周年的第一本场志。当时,我怀揣这一“任命"书,打内心里感到兴奋,为能过一把“编辑"瘾,乐得我笑哈哈。
1979年,我参加全国高考,以几分之差被挤下了”独木桥"。正当在我徘徊、苦闷之际,农村改革的春风吹拂了苗乡大地,一件件感人肺腑的凡人新事使我怦然心动。于是,我便拿起手中的笔写山窝窝的新鲜事,投寄到新闻单位。
1991年,接过父亲的"绿色"事业,根据政策,按照自然劳动力递增被招工进了林场,并一直在边远工区生产作业。劳动之余,常捧着林业与写作方面的书报阅读得有滋有味。读书给我带来了灿烂的希望和沉甸甸的收获。
俗话说:聚沙成塔!那个时期,我拿出”绿色"之中的“拳头产品"投往报刋,经过“师傅们"加工成"精神粮食",再经"绿衣使者"递进黎民百姓之家,传到林间山头,从而我的“知名度"相应得到提高。
初任编辑,心知责任重大。我只能一切从零开始,摸索编写路子,虚心向县史志办领导与行家请教。
我在走访采编时得知,林场面的干部、职工大多数属外县籍人,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先后来到这里,在半山腰安营扎寨,团结战斗,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那些扎根在林场的”原班人马",曾经在植树造林时那铿锵有力的口号:"与天斗,与地斗!小雨(天)要干,大雨(天)大干!"。正是因为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为林场发展描绘出了异彩纷呈的前景。
欲要编写好这本场志,必须深入调查,去走访历任书记、场长及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广征搏采,探本究源,力求突出重点,抓住要点,具有“林家铺子"的特色。
编辑场史的目的是,要能使后来人读了场志之后,获得启发与教益,鉴往知来,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于是,"专题写实"、“人物风采"、”温馨忆往"、"文化绿洲"、"林场纪事"等栏目便应运而生。几个月后,《燕子腾飞》已初具规模。
在征集资料中,由于他们的文化层次不一,稿件有的不尽人意,我总是耐心细致地修改和眷写,只要文章有史实价值,哪怕熬夜忍着被蚊子叮咬而去“大刀阔斧"我也乐意。吃苦过把编辑瘾,难忘潇洒"编"一回!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先进文化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