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记忆中赶场的邓元泰

记忆中赶场的邓元泰

言宋 2011-11-19 11:38 27

昨晚,看美国人施坚雅写的《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一书,里头对农村集镇的描述,很是熟悉,让我想起了记忆中的邓元泰来。

何时是我第一次去的邓元泰,已想不大起来了。对邓元泰的最早印象,是小学二年级时由老师带去听绿洲小学一老师讲的语文公开课。绿洲小学是当时转湾公社绿洲大队办的一所小学,这学校在一田垅中间——记忆中多为木房子——旁边有一低矮的石山,山上有红砖砌的公社医院,这便是其明显的特征了。讲课的老师是男是女已不甚清楚,听课的老师坐在教室后面,我们坐在教室靠后的座位上。听课中,突然有一中年男老师从座位上滑到了地上,接着就是口吐白沫,头部与四肢一阵一阵地抽搐,头部摔坏了,流出了殷红的鲜血。讲课自然也进行不下去了,大家都慌了神,赶紧过来帮这位老师,大人说这是羊角风病,不要紧,一会儿就会好起来的。那老师何时清醒过后站起来,不得而知,因为我的老师在现场秩序安顿好后便把我们带出了教室。

邓元泰是转湾公社所在地,也是转湾区的首府,最热闹的要算赶场了。场期是逢五,那时,四面八方的人们涌向邓元泰。这地方地处武冈至城步、绥宁的交通孔道,往来车辆很多,那路又不大宽——最初,没有修一专供人们交易的场地——卖东西的乡亲都把货物摆放在公路两边,前来交易的人们便围了上来,把公路塞得满满的。面对如织的人流,司机只得一个劲地鸣喇叭——这长鸣刺耳的汽笛声夹杂着人们的喧闹声,也许就是所谓的热闹吧——也无济于事,车辆只能慢慢地向前一点一点地蠕动。车辆要飞奔起来,并不轻松,那黑压压摆摊设点的人们,像两条长龙一样伸展了约二华里路,没有半个小时,怕是走不出去这两条长龙的合围。

在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的日子里,普通农民前来销售的东西,无非是一些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如几个鸡蛋,一只或两只鸡鸭(后来生活好些了,鸡鸭的只数才多起来),偶尔也有人家宰了猪,挑肉来卖的。能卖几个钱的,还有高梁杆或竹枝制的扫帚、喂猪的米糠等物。有人竟将红薯藤也拿来卖——当然是在插红著的时候。家禽主要是卖给吃皇粮的干部。有点手艺的农民,会拿上他们编制的竹器(竽筛、竹筐类)、木器(脚盆、凳子类)来出售。父亲也时常来赶场,一次,他拿了几个高梁杆自制的扫帚去卖,回家后,骂骂咧咧,原来是那几个扫帚被收了税。

换了钱,农民就买一二斤油盐、一包香烟、一两块肥皂、一斤把煤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或新添一担竽筛、一个把筲箕、把篓(箩筐稍贵,不轻易购置)。稍有几个钱的,就到供销社扯几匹布,改善改善家人不雅的穿着;不过,更多的是做人情礼信用,嫁女接媳妇、至亲重要的生日免不了要送些衣布。

前来赶场的,都是四邻的乡亲,在场上是很容易碰到亲戚熟人的。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珍惜这见面的机会,会唠上一阵子,叙叙旧情,交流生产生活的一些经验体会。碰上好客、家居镇上附近的亲友,说不定会留你去他家吃上一顿饭。我奶奶有一妹妹的家在镇上不远的地方,这姐妹俩也喜欢赶场,时常碰到,奶奶有时就到妹妹家走亲戚去了,第二天才回来。

人们通过这市场,可以嫁女娶媳妇。适龄的男女青年,由媒人牵线搭桥,相见的第一次,有时会选择这集镇。青年男女通常由他们的母亲领着,找一事先商量好的镇上某处相亲。如果彼此无大的意见,愿意继续来往走动,男方会主动约请大家至镇上的小餐馆,吃上一碗肉丝面。这种情况是双方都己有着明确的相亲对象。如一方有意,而另一方态度不明朗,媒人也会想法把他们弄在一块,匆匆见过面,交谈个三言两语,任务便算是完成,媒人事后再来问那不明就里的一方的态度。这法子好,如事不成,可避免面对面的尴尬。我的奶奶曾做过这样的媒人,这两种法子她都用过。

因为熟人关系,购物甚至可以赊欠。当年,我刚毕业工作时,工资并不高。从单位回家,同事们都骑自行车,我没车,就由他们带着走几十里路至县城。心里很不好意思,寻思着弄一辆自行车。舅舅过我家来了,知道了我的想法,他说可以去镇上供销社找一熟人赊买。当天,我就随他去了,只付了70多元,其余欠着,就带回了一辆崭的河南安阳产的飞鹰牌自行车。我离开武冈后,这车就留给了弟弟,七八年前,他将它当废品卖掉了。

赶场的人们,有时为了卖个好价钱或是买到更为便宜的物品,要晚些才离开这集镇。其实,这法子不一定灵,但我的奶奶、父亲常喜欢这么拖时间。当然,如果价格不合算,他们会选择放弃交易,待下次赶场时再来,或是到县城里去碰碰运气。

约莫午后一点多,场上的人流便开始渐渐消散,要不了多长时间,镇上一切复归于往常的平静——纵横交错乡间的道路上,人们三三两两地正往家中赶去。

阅读 1.0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秋一

赶场,我只有一点点印象,某年腊月,伢老子跑去大路坪吊了(武冈城里都用“吊”这个字,少有说“批发”)半边猪肉回到院子里零售
我个人窃以为应为此"籴"而非彼“吊”,
只是"籴",汉语拼音:dí ; 方块拼音:ㄉㄧˊ;粤语:dek6;都梁语:diao,四声。
呵呵!

1513年前

作者回复:

籴,是买入的意思,但不一定是指买入后再批发。

2011/11/24 11:16:50

都梁源

好象现在还赶场啊。。

1313年前

芒果.

03年第一次去到我老婆娘家,第一次参与了赶场(当地人称赶圩),那场面,热闹,都是买卖些农家产品。浓厚,纯朴的乡土气氛,虽然场面吵杂无序,但有种别样的亲切感,很舒服,完全没有大都市的那种让人窒息的压抑感

913年前

芒果.

王二记性不好,现在的正一大酒店的斜对面那个路口进去才是武冈城里交易猪崽崽的地方。农村是怎么购买猪崽崽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赶场,我只有一点点印象,某年腊月,伢老子跑去大路坪吊了(武冈城里都用“吊”这个字,少有说“批发”)半边猪肉回到院子里零售

1613年前

作者回复:

吊(diao,四声):批发的意思。我们那边也是这么讲的。

2011/11/21 19:23:08

解放鞋

顶一下,不知道说什么··············

1213年前

兵子驼

我也赶过场的,,,,去过公堂和荆竹的赶场了.感觉人很多的,有很多的交易的.

413年前

兵子驼

现在邓元泰,还有赶场吗.??????????

1013年前

云中乘风

不赶场的日子,就很清冷,连菜都难买得到。

713年前

老特务

我那时如果逢上放假就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去场上瞎逛,主要目的是去看妹子嘎,班上的,或者学校里面的,遇到后会说几句话,有时还会“调戏”一翻的。

2513年前

作者回复:

特务有个性。

2011/11/21 19:23:58

大明王

楼主所述符合事实,特此证明!

1013年前

浪子回头金

我长这么大都没有赶过场,不知道赶场好玩么,赶场就可以去和妹妹相亲吗,有这么好玩吗?我有时间也去赶场相亲去

813年前

东兴广告_5532

既登陆了,言宋老师的帖子是要支持的

713年前

周光佐

城步回武冈的客车(80年代)到转湾要 过十多分钟!!!!!!!!!!!!!

1513年前

王孝波

小时候,我总以为赶场就只是去买猪崽崽、鸡崽崽……

13年前

作者回复:

猪崽崽、鸡崽崽:前者集市上文革期间少有卖的,后者倒是有。

2011/11/19 22:13:09

王孝波

我记得我伢老子去赶场买过猪崽崽……

813年前

秀丽

嗯,是不错哦。我赶场时也去了几趟,没满什么东西,就是去看热闹,哈哈,尽管自己就是邓元泰的。但感觉邓元泰挺宽哦,一般不轻易坐车去那里。哈哈。

113年前

墨客魂

记得初二暑假,去邓元泰(去同学家玩)。在同学家,一天一个大西瓜!

713年前

钟文晖

还要弄个酸盐菜米豆腐汤。

1613年前

钟文晖

哈哈,听说邓元泰现在好像是逢一、逢五赶场,赶场去!弄几驼卤豆腐、几瓶好正宗米酒喝喝。

1413年前

作者回复:

国庆一亲戚开车回了武冈,带来几瓶米酒,不饮,闻着也爽。

2011/11/19 14:12:20

野狼_15122

看唐老师回叙旧,很舒服。

1313年前

博爱_19821

从头看了老师的文章,仿佛把我带入10年前的集市。一幕幕景象就在眼前一样。现在公路好象是在集市后面通过,对交通应当影响不大吧,特意登录顶贴。

1313年前

作者回复:

现在的交通情况有改善了,老路仍在用。

2011/11/19 12:44:04

宁静夏天

赶场蛮闹热的,人山人海,就是扒手较多,很可恶,专偷妇女的钱。

1213年前

作者回复:

小偷,我记忆中不怎么猖獗

2011/11/19 12:45:23

雄陀刀具

车辆要飞奔起来,并不轻松,那黑压压摆摊设点的人们,像两条长龙一样伸展了约二华里路,没有半个小时,怕是走不出去这两条长龙的合围。


那是,有时候是一动不动的,不管怎么按喇叭,就是不能移动一步。人流量太大了,又能没有人管,只能等慢慢地散场了,才能走得动啊。。

1213年前

雄陀刀具

那时的治安不太好,常有人打架的,小偷也是每次赶场的常客,还有过往的车辆上的水果被哄抢一空的。呵呵。

1613年前

作者回复:

这印象不深。

2011/11/19 12:44:40

雄陀刀具

熟悉的邓元泰集镇,我小时候常去那里跟大人们摆摊。。。呵呵。。

1513年前

言宋

是的,我们也叫赶场。好,我改过来。

今天人网速度极慢,发这么一篇文章,弄了半个多小时。

713年前

张一

我们那里叫赶场!赶场的时候我曾去卖过花生,也陪一个堂兄在赶场的时候去相过亲。

1213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