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还有什么 系列之四 武冈 一座差点被遗忘的抗日名城
作者:曹潺观察 把做项目转化为做情怀,这是我移步研究法相岩中山堂的缘由。理由自然很充分,里面有文章可作,过去我们似乎忽略了许多应该强调的,并且可做重点推荐的文化概念,过去的研究,我们缺少归纳与总结。
步入中山堂(据传这是全国仅存的唯一的黄埔军校老建筑,别的军校遗址巳面目全非),这栋老建筑,风雨如磐站在法相岩的高地,参观之人川流不息。
被震撼到的还有中山堂后密密麻麻雕刻在石板上的2万3千多个黄埔军校学员的名单,他们大多数人早成“枯骨”,长眠青山,他们的生命几乎都定格在二十郎当岁。
这是一个民族遭遇剧痛的历史,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当然,也包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在武冈的7年零7个月。
在黄埔军校25年辉煌的历史里,武冈分校很少提及。它是依附于武汉分校的。黄埔军校有12个分校。12个分校没有武冈分校,在国民政府所有的公文当中,武冈分校的正式称谓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
武汉分校迁至武冈,称武冈分校。武冈分校是12个分校名列前茅的武汉分校成建制搬至武冈后的称呼。在以后的军方公文当中,成了“中央军校第二分校。”
黄埔军校25年(大陆部分)的办学,都因时局或战局变化而变化,几乎都是办办停停,停停办办。唯独搬至武冈后的近八年,贯穿了抗日最艰难最吃紧的八年。武冈二分校从未间断,而且学员人数众多,居全国之首,人数最多时近6千人。武冈的城内城外,学员们的英姿无处不在。可想,这座老城,英雄气盘旋飞升在城市的上空,南北文化的交集使它生机盎然。
在这里,我例举一下12个分校:潮州、长沙、洛阳、武汉、江西、广州、昆明、南宁、西安、湖北、迪化、凤山等12座分校。这12个分校,由于战局的影响,几乎都在停停办办,唯独西安与武冈分校,在抗战最吃紧的1938年至1945年,从未间断。武冈分校短短7年多,毕业人数便达23487(还有一个数据是23052)人,二分校办学时间短,而学员人数仅次于西安分校。
武冈分校毕业学员次于西安,广州,居第三,但办学时间仅7年多。西安与广州分校,办学时间远远长于武冈分校。可想其时的中央二分校是如何的人丁兴旺。
武冈人,应该永远记得1938年的金秋,这一年,数千人涌入了居于湘西南要冲的武冈。其时,武冈的常住人口不过三万有余。这些人操着南腔北调,军人着装,意气风发来到老城,祠堂与院落成为他们上学与居住的场所。民族遭受侵略与蹂躏,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既学战术,也学谋略,走向前线,便成了有胆有识的前线指挥官。
这段时期,是武冈历史一个高光时刻,是南北文化在武冈交集的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武冈二分校相对于别的分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离武汉长沙常德等最近,这些地方成为抗战的主战场,极大消耗日军战力的保卫战,就在两湖地区。武冈二分校学员经过一年的强化培训,奔赴前线,以一当十,成为抗日的主力。抗日前线,对军校学员的需求,如饥似渴。武冈二分校的作用,于时局,意义非凡。前线需要有技术与胆识的战士,武冈分校成为黄埔军校办学最繁忙的地方。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保卫战”,中日双方参战人数达三十万。战线东起武冈,西至新化,参予决战的人员,武冈分校的学员众多。这是中日硬碰硬的最后一次决战,战斗激烈,双方伤亡惨重,是此,日军成强弩之末。至今,当你徜徉在武冈的山水间,耳畔依然响彻着抗战的激烈枪炮声。
抗战胜利,武冈功不可没!
中央军校第二分校进驻武冈,再次成就武冈为历史名城的荣耀时刻。这是武冈历史当中一个耀眼的高光时刻。
我由此得出三个结论:
武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武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支撑点。
武冈是一座差点被遗忘的抗日名城。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曹潺观察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