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我小时候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人情往来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一直非常之重要。谁家有个喜事,总得随一些礼品,以示祝贺。小的时候,随礼包红包的不多,印象中,亲戚平常走动时,称一些肉,买一些水果或是买一包白糖什么的。
而母亲在每次收到礼品之后,总得拿出家里的杆秤,称重一下。次数多了,我心觉奇怪,多次问过母亲。
妈,为什么每次都要称,都是亲戚拿的,没必要吧?
糖饼都有个厚薄,总得有个章程,日后好返礼。母亲总是如此回答。
多年后的今天,我才算明了。母亲称的不是重量,称的是人情世故,称的是情感的份量。众多亲朋好友中,有亲近的,有疏远的,礼品的重量或是真能显现出情感的深厚。
“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父母从小就和我说过,日常生活如此,人的情感也如此。
这是我所接触的秤,实在又抽象。
初中时,上化学课,接触到天平,知道那是杆非常精确的秤,能精确到克。走上社会后,我到实验室,又知道比天平还精确的电子天平,能精确到0.0001克。
中国从科举到高考,从一篇文章取材的模式,进化至今的数理化、文科、理科并重的综合考试取材的模式,这本身就是进步,也精确多少倍。就如同秤进化到天平,天平到电子天平一样,最后都精确到小数点几位了。
图中的家长考100分给香吻,考98分给巴掌的做法,先不去说它是否妥当。从精确度高到小数点几位的取材模式来说,我是非常理解的。
如此高残酷的拼杀中,丢2分真能使自己失去上清华、北大,一本或是名校的机会。寒窗十几年,为的就是这一朝扬名吐气,为的就是这一刻光宗耀祖。
而另一家长。考55分给巴掌,考61分给香吻,这点我是非常赞许的。
孩子本身就在成长,有进步就给肯定,这对他之后的成长是非常有用的。人都一样,都会在意别人的称赞,更别说孩子了。
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一幅漫画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看法,考了98分给一巴掌,是否有家暴之嫌呢?当然了,孩子是自己的,爱打你就打,爱亲你就亲呗,我无可非议。但如此惩罚,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记得在我曾经读过书的一所学校,有那么一行标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先是做人,然后是生活,最后才是学习。而如今社会之风气,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各种兴趣班,进行各种考级,孩子从一上学前班就背上沉重的负担。
只有100分才会奖励,98分都会惩罚,如此奖罚,孩子怎会快乐成长,怎会人格独立的生活。在孩子前程与快乐的天平上,家长心中的天平盘中砝码会往那方面倾斜;在情感那架天平上,又会怎样呢?
秦始皇是个伟大人物,他统一了度量衡。自此之后,中国人人都有一杆标准秤。它能称菜,称物品,称人情,但唯独不能称量人才。
而进化后的天平,又能怎样,虽说精确度很高,但它也不能称量人才。正如当今之高考,为很多人诟病。
前些天,看了个报道,说历年的高考状元,没有一个是行业的领军人物。我对此不作评论,但对这种现象还是痛心了好久。
克强总理所称赞的“工匠精神”,是什么?难道是一大堆“高考梦工厂”造出来的。不尽然,那是从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好吧。
当今处于“世界工厂”的中国,实践型的人才,是100分能培养出来的吗?
唯分数论的高考,是一精确天平。它是当今相对公平的选人体系,这是不错的。但人生的高考不止一次,有句话说: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
曾到一沿海工厂打暑假工,进入车间直接映入眼帘的标语是:把简单的事,千百万次做好,你就是人才。
这或许又是市场对人才另一需求,不要太高的学历,不要太多的分数,只要你足够细心,足够坚持就行。
职业教育的出现,人才的选取又多了一架天平。实践型人才,动手能力强,为“世界工厂”带来新的活力,这也是发展中的中国所需要的。
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人人有自己心中的天平。无论是对待分数、重量或是情感等等。在这多元的社会,说不上谁对或错,但在面对问题时,心中天平的倾斜度总多少有个度吧?
其实在当今社会,孩子一次考试考多少分都无所谓。孩子的健康、性格或许比其它东西要重要些吧。
匆匆写这些屁话,算是重温下昔日高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