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早日从陪读的温室走出来 《现代教育报》2018-05-31 18:54:54
陪读对于中国的家长来说,早就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大学、中学,由中小学生的父母组成的“陪读大军”已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近日,据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现象。在城市家庭中,陪读比例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陪读在当今已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陪读究竟好不好呢?答案却成了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理不差”的模糊论题了,很难有确切定论的。依笔者看来:陪读是焦躁的父母想为孩子营造一间“温室”,让他们少受苦、受累,一帆风顺地度过学生时代。
从短期的效益看:陪读对那些自制力较差的孩子确实能产生好效果。陪读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掌握孩子的动向,这虽然身子很累,但还是比不陪读时省心了不少。若是孩子的成绩上升了,这算得上是让家长欣喜万分的效果。对此,大部分教师还是是持欢迎态度的,因为有家长的保驾护航,学生听话一些,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从长远利益来看:陪读是将孩子置于父母羽翼之下进行庇荫,就像将娇嫩的花卉培植于温室里一样。室内的花自然比野外长势要好,若是一旦失去了这间“温室”呢?结果肯定是不妙的。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成才,那么,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无意或有意地给孩子进行一些“苦难”的锻炼,从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量和忧患意识,促其自立、自信和自强。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其实,每一个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后,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我要长大”的独立意识,想早日挣脱父母的怀抱的强烈愿望。可我们陪读的家长,什么事都为孩子代劳,不给孩子一个“长大”的机会。那么,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一旦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挫折、失败、打击就会束手无策,无所适从。这样对孩子的性格和能力培养,以及以后的人生之路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要知道,父母能给予孩子的生命,但不能代替孩子去生活。人生之路最终还得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父母的牵手迟早会有放手的时候。家长陪读儿女上学,总不可能陪伴儿女一生,“陪读”不如“培独”。
有一首歌唱得很好:“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家庭教育也应这样。在此,笔者呼吁:放手吧!可敬而又可怜的家长们,让孩子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去闯荡人生吧!在人生的路上哪怕是多摔上几跤也是值得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走得坚实,走得稳健,也才会真正成才。
□文/林日新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林日新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