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这不是神话》其实是神话

《这不是神话》其实是神话

初出茅屋 2012-05-08 09:14 22

          《这不是神话》其实是神话
                      魏书友
      日前我偕妻儿去武冈看望岳父母,在内弟的书案上发现一本叫《都梁风》(2011年总28期)的刊物。一个县级市能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纯文学杂志,且篇幅长达128个内页,更兼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撰文者不乏名家,觉得不错,不愧已于近期跻身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做为武冈的女婿,我也算半个武冈人,怀着对这座名城的敬重,也怀着对刊物中几位颇负盛名作者的仰慕,如饥似渴地拜读了几篇大作。粗略的感觉大多数篇什较耐读,也有少数几篇属上乘之作,一般的至少章法不混乱,语句还通顺,错别字不多,读起来虽然觉得不够味,可也没有什么反感。 
     但是当读到《国土征文》栏目中的《这不是神话》一篇时,我不禁心潮激动起来。该大作的作者姓甚名谁暂时略去,可做为一个邻县的文学爱好者,我对该老兄(抑或老弟?)久仰大名如雷贯耳,知道他头衔多得数不胜数,在该刊物中也挂了双衔,最响亮的一顶桂冠是中国作协会员;出书多,最有影响力的是由谭谈老前辈作序的长篇巨制《红豆生南国》;得奖最多,据说他的获奖证书统统摆在办公室一张桌上,仿佛展览馆一角。可是读着读着,该大作家先前竖立在我心中的丰碑訇然垮塌,我连连拍案而起:这样的文字堆垒也算文章吗?这样的一堆汉字也能做为国土征文刊登在历史文化名城创办的文学刊物上吗?《都梁风》,您如此良莠不辨,为迎合一些沽名钓誉者的心理而藏垢纳污,做为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纯洁性和捍卫文章的起码章法不混乱的卫道士的我辈,不得不冒昧触犯您了:我为你汗颜!
  我劝自己先不要激动,为了卫道士的尊严,何妨 “奇文共欣赏”一番,以预戒类似的丑剧在有点品位的书刊上重演。且看大作赏析(红字为笔者的点评)—— 

                            这不是神话

    自古以来,神话是人们心中一个美丽的向往。(开笔就错。 “向往”本来是心理活动,“心中的”“向往”显得累赘多余。)多少年里(按文理应为“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梦寐以求神话,盼望神话降临身边,因为神话能带来幸福的生活。(“神话”只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浪漫的想象。现实生活中脚踏实地的人们对神话是不会“梦寐以求”“盼望”其“降临身边”的。把这种痴心梦想强加到人们头上,是无知,是胡扯!两句短话,四个“神话”重复如赘疣,果然堪称创造了神话!)二十一世纪大气磅礴的中国大地,神话越来越多地降临人类社会。(句子结构杂糅。“中国大地”“二十一世纪”才“大气磅礴”吗?这个“大地”神话“降临人类社会”是什么逻辑?如果不说“神话”而说人话,此句应为:大气磅礴的中国大地,二十一世纪有越来越多的神话降临。——武冈市邓元泰土地综治项目,即无异于一个神话的诞生,一个伟大的奇迹创造(“神话”和“奇迹”在这里意思相同,叠在一起,犯了重复啰嗦的语病,也显出作者无话找话,扯草凑筛的词汇贫乏症)。如果你没有亲眼看见,也许你会无法相信,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们,如今可以轻松地洗脚上田,全部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收割(是“轻松地洗脚上田”的“村民们”如今可以“全部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收割”吗?显然不是,这个“机械化生产、收割”的主语应是“这片土地”的承包者,却被“神话”掉了);以前,这里的村民们为了灌溉农田,晚上守夜辛苦不算,有时还要为了放水争吵打架,矛盾不断,如今该项目的实施,完全改变了这一带农田水利灌溉条件,无论旱涝均可保收,村民们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因为村民们灌溉农田不要守夜、不要为放水打架,就 “像城里人一样生活”了吗?生活在城里的人就没有“矛盾不断”吗?“争吵打架”和“矛盾不断”系语序颠倒,按语义,应该从一般的矛盾趋于严重程度的争吵打架才顺畅。另外,“旱涝保收”本是个现成的简洁词语,有必要为了凑字数而胡诌成“无论旱涝均可保收”吗?);以前,这里的村民起早摸黑(应为"起早贪黑"),全部心血花在农田上,一年收成仅能解决温饱问题,如今该项目的实施,改变了村里人的命运,他们不用干农活,一亩土地一年也可得到450斤稻谷,还可以放心外出做生意;以前,谁能见到,这一方田埂崎岖窄小又田地高低不平、大小不一、东弯西拐的农田当中,怎会竖起一座座供人们休闲的凉亭?谁能看到一条又一条水泥大道从村民田地中齐刷刷地穿过,宛如一盘巨大的棋局,一张庞大的方格纸笺悄然降落在神州大地?(这几句昏话语病和逻辑错误层出不穷,如“谁能见到……农田当中怎会竖起凉亭”是创造了“双重反诘”的神话,应去掉后半句的“怎”。——恕不一一罗列。)

      世事变迁,阡陌沧桑(“沧桑”即成语“沧海桑田”的简约说法,沧海变桑田,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两个短句糅在一起,重复啰嗦;“阡陌”是指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道,这种“阡陌”怎么由沧海变成桑田的?愿闻其详。邓元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天辟地,敢于人先(生造词语,应为“敢为人先”,把历代农民想都不敢想的传奇神话变成了现实,让这里苦沾一生泥污的村民们永远告别了刀耕火种的沧桑,迎来了完全不同景象的舒适生活的开端(村民们告别了“刀耕火种的沧桑”是什么意思?只像听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发出含糊的语音,不知所云。“苦沾一生泥污”也应为“一生沾着泥污”,至于“苦”就无容身之地了。走进项目区渡头桥村,徒步于村民新居小区时,只见一幢幢欧式建筑风格又规划有序的新楼阁宇(“新楼阁宇”也系生造词语)傲然林立(可换成“栉比鳞次”,像天边的海市蜃楼突降人间。笔者仿佛走进了一个桃花源式的美丽世界。(“海市蜃楼”、“桃花源式的美丽世界”,还有哪些华丽辞藻重复堆垒上来吗?)村内,水泥路笔直畅通,太阳能路灯列队,沟渠整洁井然(“井然”就是很规范整齐的样子,“整洁井然”又犯重复的语病了)、流水一路欢歌,果树栽在沟渠旁,一路花色,或浅红、或深黄、或淡白,花正灿然(“一路花色”、“花正灿然”重复累赘)。好一幅乡间田头一幅画(“好一幅”“一幅画”,小学生也不应该出现的病句。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大娘在自家门前拨弄着榨菜,笔者上前问及她现在生活感受如何。刹时(应为“霎时”,这位老大娘饱经沧桑又是“沧桑”!可改为“风霜”,避免重复。)的脸上变成了笑的海洋(脸上变成了“笑的海洋”,夸张过分。不过与下面作者给这位老大娘杜撰的那篇“高、大、洋”的浑话一起理解,也不为怪,她本来就是个神话中的人物嘛,脸上当然可以成为海洋的,如来佛的手掌那么宽,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都翻不过呢!),她乐哈哈地告诉笔者:“土地整治项目,让我们村民真正感受(应为“得到”)到了好处,整地、修田坝、修路、挖渠沟、栽果树、安装太阳能路灯等,不用我们花一分钱。真心感谢党和政府,我们生活完全变了样!”说到这里,她站起身来,手指着不远处那一块块绿浪滚滚的方格田地说:“真的不敢想象,以前我们这里的大丘小丘烂田,水利设施不好,很少有好的收成。现在都用机械化了,一切不用管,每年每亩地给我们450斤粮食。我们不用种田了,年轻人可以外出打工赚钱,像我们年老的,就守着这新楼房过好日子。”这位老大娘说的话,主要意思已经见诸本文前面的内容,重复啰嗦。且说的又是“官话”,“广告词”,令人瞠目结舌不已)说完,老大娘的眼睛笑得抿(眯)成了一条缝,心里乐开了花(作者真是万知万能的神人,连老大娘因心中快乐而开的花也看得见,请问,是红色的还是紫色的?)。        

     辞别了老大娘,笔者来到了硕大无比的田字田间中的一座凉亭歇下(“硕大无比”是修饰限制“田字田间”还是“凉亭”?不仅语义含混,而且二者用它都不贴切),贪婪地领略着这一片令人惬意又梦幻般的绿色田野风光。田野,田字田野,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田野,在灿烂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田野(只见“田野”、“田字田野”,连篇累牍,连篇累牍,词语贫乏到如此地步,还屑耍笔杆子忽悠人?),我分明看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看到了如此绚丽而颤动的色彩(这一句也拟颠倒语序才通顺。是的,展现在笔者眼前的,这一片田字田野,她是一幅画,一幅在大自然中铺展开来的“整治土地、致富农民”的优美画卷;她如一首诗,一首讴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激情豪迈的长诗;她更似一个感天动地的神话,一个“土地整治,托起农民致富新希望”的传奇神话,但她又不是神话……不远处,一群白鹭掠过,还清晰地传来几声欢快的呜叫,这种素有洁癖的水禽,莫非也是在颂歌眼前这个谛造了它们理想舒适的栖身之处的神话(前后矛盾。“她又不是神话”……莫非也是在颂歌眼前这个……神话”;“颂歌”属于生造词语,不通。)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作家的好作品,它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歌唱出来的。”(拙劣地丢着书袋,令人泛胃。幸亏托老先生不像谭老先生一样,专门为你说这话,否则人们一定以为他老先生是个白痴!)美哉,这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壮哉,邓元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明天,你的传奇神话更会锦上添绣(“锦上添绣”也是生造词语,应为“锦上添花”)!  

    (通篇读来语言晦涩拗口,比学生腔还学生腔,装腔作势,无病呻吟,毫无文理、文采、文法可言,就好比无奈地面对一盘粗劣的糟糠,不堪下咽。如此看来,《不是神话》却是神话,是“神话”这一词条的第二种解释:荒诞的无稽之谈!) 
       

    我一再声明,我和该文作者素昧平生,无仇无怨,把奇文的纰漏披露出来的目的主要是为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国有国法,语言也有语法,不能胡来,不能像初驯犁田的牛犊一样不入犁舆坑。如果连起码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组织能力也不好好掌握就去从事文学创作,只能给自己抹黑。我把《都梁风》也端出来晒,也没有别的用意,主要是友情维护其声望。她是纯文学刊物,有点正统性,不像地摊文学那样俗不可耐,错漏百出,因此,发表作品一定要严格把关,文章应该有一定的质量,至少要做到语句通顺,合乎文理语法,如果碍着同事的面子而良莠不辨地刊发出去,丢历史文化名城的格不出奇,也是害了作者,助长了他那种无知却狂妄的心态,使他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影响了他的进步。

阅读 1.5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钟文晖

1412年前

荡秋千

看来,以后写文章是要好好讲究一下套路才是。

1312年前

荡秋千

这哪里是神话?分明是人话。
好语法功底,好逻辑思维。
学习了。

612年前

言宋

好文,学习了语法。日后,小心为妙。

912年前

悟空

楼主新来的吧,一下子就站在了人网的“风尖浪口”。

1212年前

夕颜

学习了,受益了。谢谢。

1112年前

墨客魂

这不是神话,其实是白话!

3212年前

闯飘

说到底其实就是人话!

1212年前

真虫.路上

多多学习才行呀,少说点假大空的话吧

1012年前

故乡的云

难得楼主这么热心!学习了!

612年前

蛤蟆

令人悲哀地是,这种“假、大、空”在某些ZF部门颇受欢迎!

812年前

蛤蟆

是空话!!!!!!!!

1412年前

蛤蟆

是大话!!!!!!!!

1912年前

蛤蟆

是假话!!!!!!!

1812年前

蛤蟆

这不是神话!!!!!

1912年前

老特务

认认真真地学习了一遍,再复习了一遍,受益匪浅。

2012年前

-33度

那天我都发现人网上的这本书的作者名有错的,一看晕了.
如果都你这样严谨就好了.

2212年前

爱上红酒

学习了!!!!!!!!!!!!!!!!

2012年前

兵子驼

楼主的文学,水平,太高了.

2312年前

山间白云

为什么是这样子的呢?
这不是神话,是人话。

1812年前

张一

学习了 !

1712年前

乡巴佬

这不是神话,其实是白话!

2912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