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故乡的红薯

故乡的红薯

长发飘飘 2009-02-20 23:26 27
言宋点评:又见作者佳作。每每看到都市里那香喷喷的烤红薯,家乡那片种植过红薯的土地便总在我眼前闪现。“也许,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乡情就会永远扎在我的心底。”

故乡的红薯

在寒冷的北方开饭店,到了冬天,火锅那是绝对不能少的。吃火锅时把事先调好的底料汤架在火炉上,只要一开锅就可以把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以及各种洗好切好的生鱼、生肉、羊肉片、牛肉片什么的直接放入锅里。随吃随放,又美味又暖和。由于自己开了饭店,所以发现吃火锅的点菜时要地瓜的特别多。北方人所说的地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薯,用我们的老家话也叫红苕。曾几何时象红薯这种粗粮是上不了台面的。而如今,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里,它们不仅登上了大雅之堂,而且价格也不低了。

在繁华的都市里每每看到那种用大铁桶烤得半焦半黄,香气四溢的红薯,我就会垂涎欲滴,就算再贵,也要非买不可。以至于夫君回回都要笑我:真不亏是红薯堆里出来的。

听母亲说,我的原名就与红薯有关。说是我出生时正是种红薯的时节。

每年的春节刚过不久,母亲就在自留地里铺上厚厚的一层半干的细碎的牛粪,挖好一个个的小坑。然后把一些精挑细选出来的大个儿的毫无疤痕的红薯埋入小坑里做母体,起秧发苗。到了五月天,每逢下大雨天,母亲就带着斗笠,披着蓑衣,挑着畚箕,拿着镰刀,早早的把那些长得密密匝匝,簇拥起来的绿油油的红薯藤割回家。然后拿把剪刀把那些红薯藤剪成一段段的茎节。母亲告诉我,剪的时候要把每一段最底下的叶子剪掉,留下一个小茬。插的时候要把这个小茬埋进土里。这样,苗儿就在田野里落根了。插进地里的薯秧儿就会慢慢地长出新牙,又悄悄的扯长了绿蔓,等到掌形的叶儿开始覆盖地表,地里就是绿油油一片了。

到了万物成熟的秋收时节,胖大结实的红薯也不甘落后,把土地挤开一条条长长的裂缝。有的甚至露出大半个红红的胖身子。诱得一群放牛娃们偷偷得把这些不安份的红薯刨出来。然后烧一堆野火,把刨来的红薯一个个埋进火堆里。才烤得半熟就迫不及待地把红薯从火堆里扒拉出来,飞快地拾进手里。烫得不行时就在两只冻得红红的手里倒来倒去。小嘴对着热薯吹嘘不已。掰一块塞进嘴里,香喷喷、甜丝丝。要是不幸被大人们发现,放牛娃们在撒腿跑开的同时,还不忘把那滚烫的烤红薯护在怀里。

红薯是要下了霜才能掘的。父辈们说没下霜掘出来的红薯是不经收的,也不甜脆爽口,吃起来如嚼青果。一场大霜下来以后,绿油油的红薯藤就变成黑色的了。然后,就是收红薯的大忙季节了。每到这个季节,男女老少几乎都要出动。学校有时还会放几天假呢!于是,教书的父亲,读书的孩子们就全都跟随母亲出发了。母亲一般安排我们姊妹几个割红薯藤,父亲忙着挖,母亲就把掘出来的红薯上的土捋干净,择好。母亲说,择红薯一定要轻拿轻放,千万不要磕破皮。磕破皮的红薯放入地窖里是要坏掉的。所以择红薯是很重要的,母亲往往不要我们小孩子们择。不过,我也是讨厌择红薯的。因为择完红薯后,红薯上的汁粘到手上是很难洗掉的。所以择完红薯的手再去上学就不好意思伸出来了。

红薯生长期虽然短,可储藏期却是很长的。父亲把母亲精选出来的红薯装入箩筐里,然后一担一担地挑到地窖边,用一根粗绳子吊入地窖里。这种地窖位于封冻层与地下水水平之间。永是恒温。如果存放得法,可与来年的新薯接上茬呢!由于父亲在外工作,我们姊妹几个上学,家中就母亲一个劳力。在生产队的那些日子里,由于挣的工分少,每年分到的粮食是少得可怜的。尽管如此,但因为有了存放得法的红薯,我们一家还是没有饿过肚子。

人生犹如流水,一转眼我离开故土快20年了,关于红薯的记忆已渐渐成为遥远的往事。在我的半生阅历中,红薯确是烙下过一些很难抹杀的印记。所以,在这样远离故土的都市里,每每看到那种香喷喷的烤红薯,尽管价格并不便宜,我总是要买回去与家人分享。也许是家乡那片土地在我的心中已打下了有形无形的深深的印记吧!也许,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乡情就会永远扎在我的心底。

阅读 1.0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故乡情

描写得很好.没有华丽的词语.但读起来亲切.感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贪吃的烤红薯.还真有点掉口水啊...

1315年前

沙浪

紅薯的發展世,
听說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
有誰知道者說說

715年前

沙浪

紅薯的發展世,
听說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
有誰知道者說說

1115年前

双益

你好,刚来人网,第一有印象的就是你了,你的文章写得好,你的长发太漂亮,又是与我同一所学校毕业的,不过我比你早二十多班,我是你的校哥,哈哈哈,我家老婆是你们村的,也是你的本家,不知道我该叫你什么,她是成字辈的,不过我可比你大哟,哈哈哈,有时间来我网店,欢迎关临!

1015年前

王孝波

吃过很多在砖窑上烤的红薯。

815年前

沈军

红薯,我定居地称为"地瓜"。時代变了,人们的饮食也攺变了。福建连城的地瓜加工出来的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超市,并已打入国际市场。如今的彩色地瓜巳卖到十几元一市斤的价格,在我们这儿超市的普通地瓜也要卖到1.8~2.0元-市斤,地瓜用徴波炉微熟了既香又好吃,我童年在武冈吃的地瓜是山土种出来的,特粉特好吃,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在家乡吃烤地瓜的情形。

1915年前

hdm

我太有体会了,在我们油岭那里才是红薯的出产地

1215年前

云升

易种植,产量高,营养好,味道美,贫穷年代老百姓可以填饱肚子,如今它是绿色食品,红薯是个好东西!

1215年前

君子兰_9764

在家里不觉得,可是在外面那真是美食喔!

815年前

长发飘飘

5楼
双牌_肖体友的评论,评论时间:2009-2-21 12:05:00

想起我们一大帮同学去你家挖红薯土的情景,满地都是人,一字形排开,每人只要挖自己脚下的两尺地就行,那个效率呀,一个下午翻了几片岭!
老同学,现在回想起来,我都感动得想流泪。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那时,好象是我爸生病了。

1215年前

长发飘飘

呵呵,想不到我的这篇薯忆引起老乡们许多美好的回忆。非常感谢唐老师的推荐。
唐老师说的地窖中毒事件是有的。因为地窖里二氧化碳过多,人进去就会缺氧。所以我现在又想起来,当时父亲取红薯时总会提盏煤油灯进去,说如果灯熄了,就不能进去。

415年前

言宋

我们那里做砖瓦的,大多来自龙从(现在还存在么?)公社,师傅为我们烧制,生产队以此为副业,搞活点经济。有几个师傅还曾在我们家定点吃过饭。一度,我与他们的感情还挺深的。承包制以后,砖瓦窑就不再做了。现在瓦窑有贵遗址(当文物吧)还存在,砖窑就荡然无存了。

715年前

言宋

回高远:看来与我们年龄接近的人,在砖瓦窑上烤红著的还不少。

215年前

言宋

其实,中国人口的发展,从历史上看,红薯起过很大作用,宋时只有1亿人口,明时达1.6亿,清代则有4亿多了。这期间,红薯、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起过很大的作用。地贫,其他成长条件也不过度依赖,也不用细作,仍然能有较高产量。这几样东西都是明清时从国外传入的。

215年前

言宋

苦是苦,我并不是要忘了红薯的本,没有它,在那个年代,说不定还得饿死。我把我的感慨说出来,只是想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那个时代的苦难,很多年轻的网友可能难以理解。

915年前

言宋

用于储藏红薯的地窖,较深的话,冬天里头容易中毒,曾发生过有人去取红薯而死的事件。
想起那个以红薯代主粮的时代,至今都感到不快,飘飘妹妹所描述的那分甜甜的回忆,我难以再有那种感觉。

415年前

黄高远

觉得烧砖的时候,把红薯放到上面烤的味道,虽然有一股很浓的石灰味,但是至今觉得,除了在山上放牛时饿着肚子烤的红薯之处,就数在那窑顶上烤的好吃了.

415年前

言宋

烤红薯的地方,最好莫过于生产队的砖窑和瓦窑。烧制砖窑瓦时,把红薯放在窑外面的土里,很快就会烤好。放牛时,常干这事。

1215年前

言宋

红蓍,其实也不全是红色的。有红、白两种。白薯好吃,甜。红色的,粉红薯不那么好吃,细腻红薯则要好吃得多,同样很甜。

1215年前

言宋

今天家人有时要买点红薯回家,他们是很有兴趣的,可我总难以激起太大的热情。还得感谢时代的变化,让我们不再一年有差不多一个季度吃红薯度日。

1315年前

言宋

承包责任制以前,吃红薯吃得太多了。红著打汤吃,红著拌白米饭,红著蒸吃,当然,最好吃的还是烤红薯。说句老实话,红著当时吃得令人生厌。

1815年前

张一

吃烤红薯,尤其是吃半生半熟的烤红薯,很容易酝酿臭屁。有时候将自己都臭晕!

1315年前

闯飘

想起我们一大帮同学去你家挖红薯土的情景,满地都是人,一字形排开,每人只要挖自己脚下的两尺地就行,那个效率呀,一个下午翻了几片岭!

1015年前

风驰_7563

还有小时候去人家地窨里偷红薯在山上烤着吃,那真的香啊

1415年前

青松

我昨天晚上在街上买了两个烤红薯吃,4元钱。

1515年前

张一

太熟悉了,尤其放牛烤红薯那些情景。

1815年前

姜远林

呵呵,都是我们经历过的,读起来非常亲切!

1915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