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革命摇篮今安在,段家祠堂尽忠魂

革命摇篮今安在,段家祠堂尽忠魂

刘先焱 励志教育 2023-01-11 16:17 1
言宋点评: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家国一体。武冈段氏人了不起!

武冈段氏家族,枝繁叶茂,英才辈出。无论政界、商界,抑或军界、科技界,诸多领域,段氏族人多有涉足。其范围之广,人才之多,方圆千里,闻名遐迩。

武冈段氏家族中,涌现出国防科大校长段才正少将、某部司令员段祥军将军、全球杰出材料化学科学家段镶锋博士等尖端人才,另有大学教授、博导十余人。仅仅荆竹镇谢必泰村900余人中,自恢复高考以来,考上本科以上的大学生120余人,其中考上清华、北大的占50余人。“中华状元村”的美誉不胫而走。

在武冈,段启成开办的富田学校、段世辉开办的展辉集团家喻户晓,段氏家族必恭公支系理事会会长段世荣,执掌的贵州中建伟业建设集团,在湘黔大地房地产领域声名显赫,其他武冈段氏,在全国各地开办的大小实业公司不胜枚举。

一个家族,缘何能在短短数十年内蓬勃崛起?带着诸多疑问,笔者在好友段松盛等人的陪同下,走访了多位段氏长者,试图解码武冈段氏家族兴旺发达的惊人奥秘。

据段氏族谱记载:武冈段氏,源出南宋端平二年必恭公支系。花桥始祖明公,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来到武冈马坪。经六百余年繁衍生息,现有后裔五万余人。

在封建科举时期,武冈段氏始祖明公获取“岁进士”之雅名。从此,段氏家族耕读传家,世世代代崇文尚德。秀才、贡生、太学生,五品花翎,六品顶戴,文脉不断,官运昌隆。

 沧海桑田,王朝更替,至清朝道光甲午年间(1834年),武冈花桥的段氏家族,本着仁孝之心,于资水之东,花桥之西,修建了段氏宗祠。祠堂朴实无华,祖灵有依。至光绪己卯(1879年)年间,祠堂增修,外筑月台,内加琢绘,图龛神主,整齐严肃。玉宇琼楼,金碧交辉,气象焕然维新。祠堂中有罗汉松二株,一公一母,盘根错节,枝茂叶荣,亭亭直立,雄峙两旁。然而时至今日,仅存一株,昔日祠堂荣景,已不复存在,徒剩残砖断瓦,条石鼓墩,默默诉说着昨日荣光。

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时至近代,中国革命风起云涌,腐败的封建王朝摧枯拉朽。滚滚洪流中,段氏家族荣辱与共,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燃起了星星之火。

熟悉近现代史的人都知道,湘西南武冈,其实就是名副其实的红色革命的摇篮。武冈花桥段家祠堂,与同宗蔡家塘段家祠堂一样,都称得上革命摇篮中的摇篮。据党史记载,二十世纪初,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同窗校友欧阳东、邓中禹、袁也烈等人,与武冈城西人夏光(沙家滨中的郭建光)、蔡家塘人段仁安、段石培,荆竹人段启昌、段世均,南桥人刘卓,马坪人刘云龙、龙从人王圭田等早期共产主义革命志士,共同创办了思思学校、思思工厂和农民协会。花桥段家祠堂,由于远离政治军事中心的武冈县城,加之处在通往邵阳宝庆府的重要地理位置,交通便利,自然成为农会会员聚会的秘密场所。

1927年冬,湖南省委和湘西南特委决定成立中共武冈特别区委,任命邓成云为书记。段启昌,段世均,刘云龙、王圭田等30余人参加。会议起初在花桥段家祠堂秘密召开,由于国民党团防局人员突然出现,会议不得不临时中断,随后,转移到马坪附近的福培村庵堂内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作出积极准备武装暴动的决议。段启昌、段世均等农会会员,积极训练农民自卫军,为武装暴动打下了组织和力量基础。武装暴动前夕,段启昌、段世均与刘云龙等率领武冈县工农自卫军,向武冈县城靠拢。不料,途中遭遇敌人埋伏。段启昌、段世均、段仁安带头顽强冲杀才得以脱险,其他暴动队伍也先后受挫,暴动计划没能实现。

武装暴动失败后,武冈农会会员段启昌、段世均、段仁安,马坪人刘云龙、董用威、董刚等人先后被捕并英勇就义。据邵阳党史资料记载,1928年3月15日,农会会员、荆竹人段启昌,段世均被杀害于花桥田家渡河边。据段世展老人回忆,国民党团防局反动派冲进花桥段家祠堂,将藏身祠堂供桌下的段启昌和段世均当场抓捕带走。血雨腥风中,段氏族人段启昌、段世均临危不惧,以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不惧敌人惨无人道的拷打、悬吊、踩杠、烫烙等酷刑,拒绝供出武冈的共产党员和工农自卫队队员名单。段启昌,段世均、段仁安三位段氏族人,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信念,宁死不屈,不曾出卖任何一位革命同志。三位烈士临刑就义前,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共产主义万岁!”三位伟大的段氏家族革命先贤虽死犹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段氏族人,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壮怀激烈。

 

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在“好男儿杀敌去”的激情口号的号召下,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马坪人段启宇、段德仁、段班德,共赴国难,毅然投身抗日救亡战争。时任国军营长的段启宇主动向李明灏将军提议,将自己家族祠堂临时征用为黄埔军校武冈分校的军粮储备库,并带兵担任段家祠堂军粮储备库的守卫工作。关于这一细节,现年92岁的马坪滨江村段世展老人回忆起来略显激动。花桥段家祠堂在抗日战争时期被征用为黄埔军校的军粮储备库,也得到了93岁的谢必泰村段班炎老人的证实。花桥段家祠堂,我们称之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功勋祠堂,理应当之无愧!

据段世展老人回忆,当年日本人途经花桥,一路烧杀抢掠,为了照明,一把火将路边的木屋化为灰烬。见到漂亮的女人,他们更是不肯放过。日本鬼子所作所为,神人共愤。有一天,一队鬼子几十人路过花桥。一个叫段迁的族人,被其中一个鬼子抓去带路,段迁将鬼子带到祠堂里,只见祠堂厢房门角有一把锄头,于是顺手抡起锄头,"咣”的一声,日本鬼子当场见了阎王。在花桥,被当地抗日军民用农具等简单器具消灭的日本鬼子多达一百余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经的黄埔军校生段德仁、段班德从中央军逃跑回来,他们将带回来的冲锋枪埋在地里,文革时在祠堂召开大会,段德仁和段班德挨了批斗,二人老实交代,挖出来的冲锋枪已经锈迹斑斑。段德仁是个怪人,一家人在家里吃饭,座次非常讲究,每餐必坐正席。平日里总是遭人嘲笑,村里人都说:德仁德仁,白读了书,见不得人。直到段德仁和段班德死后,人们才明白,原来他们二人之所以当逃兵回来,是因为他们不想参加后来的国共内战兄弟相残。

1949年,武冈解放后,一队解放军住进了段家祠堂。段世展老人清楚记得,祠堂被设置成解放军军管室。其中一个叫于指导,一个叫宋指导,一个警卫员姓石,他们都是东北人,身材高大,对老百姓非常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睡在老百姓家里,和老百姓拉家常。他们见老百姓没有牛犁田,自己当牛,给老百姓拉犁犁地。老百姓缸里没水了,他们主动给老百姓挑水。他们负责剿匪工作,段启迪主动带路去找土匪张云卿。解放军对老百姓好,我们老百姓也一样把解放军当亲人。段世展和家住段家祠堂隔壁的段云生,曾多次于深更半夜摸黑给解放军送信到岩里王家。

 

图片

武冈段家祠堂,承载着花桥附近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记忆。这里不但是中共武冈特别区委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地,土地革命时期的武冈农会会议地址;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又是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的军粮库;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的军事指挥所;解放后,这里又成为花桥人民公社政府所在地;再后来,这里又成为花桥中学的校园、花桥乡财政所、花桥乡卫生院。

武冈花桥段氏家族优秀好男儿,无论新中国成立前,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抗美援朝时,荆竹谢必泰村人段清和、田家渡人段班相壮烈牺牲。中越战争中,侦察连长段班发壮烈殉国。与段班发一起浴血作战的英雄团长段班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屡立战功。英雄凯旋转业后,担任武冈建设银行行长要职,为家乡武冈新时代的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防科大老校长段才正少将,某部司令员段祥军将军,原解放军某部空军飞行员段祥雁、现为南方航空公司波音飞行大队的机长(知名摄影大师段贤松爱子),一代又一代段氏家族优秀儿女为国从戎,谱写着辉煌瞩目的时代篇章。

段氏家族中,无论是早期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中越战争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平建设时期,都为革命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卓越贡献。那些为民族觉醒和解放事业做出艰苦卓绝贡献、甚至付出了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他们的光辉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宝贵精神,彪炳千秋,万古留芳!

武冈花桥段氏家族,可谓满门忠烈。遗憾的是,那些曾经为革命事业义无反顾、不屈不挠、奋斗不息、失去生命的革命先烈们,他们的灵魂却无处安放。祠堂,是先祖灵魂的安息地,是家族力量的凝聚点,更是一个家族的家风文化的象征和精神图腾。

三月清明、八月中秋,当日本右翼分子前往靖国神社拜鬼的时候,国人心中那种难以抑制的民族耻辱感油然而生。于是,我们愤怒,我们抗议,我们严正交涉。然而,当我们愤怒、抗议、交涉之后,又能将人家怎样?正如浙江大学郑强教授所说,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祖先都没有祭拜好,又有什么力量去抗议别人呢?!

家族祠堂,承载着游子太多的故土情怀。从这样的家族走出去的人,即使远在大洋彼岸,爹妈在,家就在;祠堂在,故乡在。修理好家族宗祠,安顿好先祖灵魂,溯本清源,弘扬优良家风,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当下,这既是乡村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提升自信心、汇集凝聚力的重要举措。期待这样两全其美的好事乐见其成,让历代先祖们灵魂有依。


阅读 5120 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言宋

青松的儿子成长得快!

2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