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人网中飘了一股清新的、能醉晕好多人的屋里头的情风。作为游子的我们,面对生活的压力,都无奈地将这杯九月九的酒窖到心底,然后聚集到人网上倾泄一下。
我不知道老乡们对乡情这件事情是如何去看待的?或许很多人都还未去思考或者思考了也只是闷到自己的心底。如“双牌_张熠鸿的评论,评论时间:2009-7-11 18:39:00
由于坚持说乡音,我一直没操好普通话。在广东的时候,别人一听我说话,就知道我是邓家铺一带的人,直接过滤了湖南、邵阳、武冈等上级地域的猜想。这说明:一、我是邓家铺方言的使者;二、在广东,邓家铺人实在太出名了。”从这一老乡的评论中就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偏爱与执着。为此我在这为大家说一段我的亲身经历与感受。
98年时我刚从学校毕业就跑到了山西,在山西长治市落了脚。当时有很多老乡都在山西落了户,有了工作。而我却还处在彷徨与迷茫中。因为我一直在想:假如我在山西落了户,那么我的小孩就不再是邓戛铺的人了!一想到这,我的心就是隐隐的不舒服。当然,其中或许觉得当时留在山西的前景还不是很明朗罢。
后来,我在碰到了一对隆回三阁司的老乡夫妇。他们是当年抗美援朝后转业到山西的。他与我用邓戛铺的话聊起来(注:三阁司的话与双牌的话差不了多少),其中就聊到他们的小孩。他有三个小孩,都是在山西生的,讲的是一口标准的山西话。有时他与老婆讲家乡话的时候,那几个儿子都还嫌烦。因为家里的亲戚少了,他们也就很少回来。
谈话中他还就问到我,家里的桃子是不是还是只有五分钱一斤。他问到这个问题时,我都差点儿笑出来了,觉得这老乡的对家乡的印象还是定格在他最后一次离开的时候。
假如要深究其中的含义的话,我觉得是这个老乡一直不愿意去对家乡的记忆去任何改变,而象一个人总是攥着一张老照片一样,即使翻看了上千次,但那种印象是永远定格在那一瞬间。
为此,我对我以前旋转在心头的意识翻腾了出来,我想:假如我在山西落了户,那么我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就是娶个山西的女孩子做老婆,那么我的乡音就没有机会说,那么我的小孩也就是正宗的山西人,说一口标准的山西腔,那么他与我哥他们的小孩也就没有了多少共同语言,那么家乡的概念只能定格在我的心目中, 于是家乡的记忆会随着我的离去而离去,我没有传承我的家乡那杯特醇的酒,到我儿子的那杯乡情酒中就没有了邓戛铺的酒曲。
当我一想到这些的时候,我毅然离开了山西而直接南下深圳找工作。
或许,这些东西发生在我的身上只是因为我对乡情的理解太过于偏激,太过于狭隘主义了。说真话,当时我离开山西的时候,有好些人不解。当然其中也有现实的原因,但最后让我离开的理由却是隆回那老乡过于压抑的乡情。
后来,我娶了个四川的老婆。记得当时,我为了让她很快融入到家乡的氛围中,我就只跟她讲邓戛铺格话,逼着她来适应我。同时将其带回邓戛铺让其一个人与我父母他们生活在一起。我仅在家里呆了一个星期,而她在家则呆了三个多月。这样,很快她就能说一口邓戛铺话了,到现在几乎没有人可以看出她不是在邓戛铺长大的。
因此,我在这冒昧地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来进行讨论:在外买了房的人,或长期在外工作的人,你们的第二代就是外地人了,那么我们如何让他们对我们这种乡情传承下去?或者我们就甘愿一直把我们自己醉晕N多次的乡情酒就此淡化?
我也曾问过好几个同学,在谈及在外买房子时都说,还是等老一点回去再修房子吧。此中的老一点不正深含着那种“落叶还是要归根”的情怀?
2009-07-12 于汕头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姚尧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