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牛作者:二月春风
今天看《地方性知识》,在79页上有一段文字说“告牛”。我不由得想起老家的一句训人的话:“告牛告马都告会了,你怎么还不会?”告牛,我小时候真的见过。
其实,甲骨文中的“告”并非没有“牛尾巴”,隶书是为了书写美观才将“牛尾巴”去掉了。“告”字上为“牛”,下为“口”,合起来表示进行祭祀时,人们献上一头牛,并进行祷告的情景,这就是“告”的本义。
《说文》上说:“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前面牛牵引,后面人跟从,牛和人之间是犁耙,“告”中间的一横就是套在牛肩膀是辕轭。
训一头耕牛要选一到二岁的牛,由两个人配合至少经过三四天的训练,才能达到耕牛的要求。家乡人的做法是:先由兽医用锋利的手术刀把牛鼻子刺穿,用一个秤砣悬挂在被刺穿的牛鼻子上,再把辕轭放在它的肩膀上,套上铁犁;一个人在前面牵着,一个人在后面驱赶。犁出来的田路开始是歪歪扭扭的,如同孩子蹒跚学步的足迹。两个人相互配合,喊着号子,拽着绳子,共同“告”牛。口令一般是“走沟的”,要它走上一趟犁出来的沟。向左转叫“欠子”,向右转叫“撇子”。如此这般,不断重复。
如果是聪明温驯的牛三四天下来就能由一个人来操纵了(这个时候可以去掉秤砣,穿上木制的牛鼻子,系上绳子)。但脾气暴躁的牛一个春天也许都告不会,还可能伤到人。“犟”字在造字时可能就是说人强迫牛去耕地吧。
中国曾经是农耕社会,耕牛很普遍,初生的牛犊要驯化,才能为人所用。由告牛而衍生的“告”字的含义很多,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在农村的耕牛越来越少了,告牛的场面也难得一见了。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两担谷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