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千古绝唱中秋词“词评“

千古绝唱中秋词“词评“

寸草春晖_YY15b 2017-08-28 21:34
? 苏轼是北宋仁宗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锦绣,出神入化,诗词清新豪放,别具一格.只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多次被贬..宋仁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东坡正在密洲知洲任上,这一年其弟苏辙也被贬在外,颇为失意,父母双亡,兄弟俩仕途又很坎坷,苏东坡心情十分压抑.古往近来,中秋为团圆之节,父母亡故,兄弟离散,举头望月,不免惶然, 这年的中秋之夜,浩月当空,苏东坡和客人在新筑成的超然台上饮酒赏月,月满腥繁,秋意寒凉,不免有些思念弟弟,感慨颇深,情从心发.即兴写成<<水调歌头>>词一首: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这首词以明月为线索,隐显明暗交错,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起笔突兀高远,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沉思考.接着写欲脱离尘世升上仙界,但又恐'高处不胜寒',表现出对现世的热爱和眷恋.表面是写仙凡之念,实质是写作者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曲折表现.下片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贯穿着理智和情感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旷达的情怀收束,给人以鼓舞和启迪.人情味十足,感染力极强,是咏叹中秋明月的千古绝唱. 有人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此话说得不免有些过头,其他的咏月词也在继续流传,只是有点相形见绌罢了.这首中秋词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是因为作者在创作时出于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象其他词无感而发,堆砌词躁. 一天,仁宗问外面最流行的曲子词是什么,太监便把这首词抄给了仁宗,仁宗看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处不胜寒'等几句时,深有感慨地说:'苏轼终究是爱戴君王的.'于是马上下诏把远在黄洲的苏轼调到离京师比较近的汝州.苏轼因这首词的创作,而得到迁往内地,也算是因词得福吧!。 ?
阅读 5322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