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文化交流是日甚了,而我们,毕竟又还是一个喜欢舶来或者说是有容的民族。所以,自从丑陋被美国人缝成了帽子戴在了头上之后,不久,台湾的柏杨,就把它拿了回来,戴在了国人的头上。许是有人觉得这顶帽子太宽泛,怕一阵风来,吹落去别家似的,于是,就有颇富勤进和责任的武冈人,赶紧的剪裁加工,终于,把这顶帽子抢了过来,戴到了武冈的头上。
看来,我们全体丑陋的武冈人,得好好激颂他们的武功了。但是,我却在这里要说的是,且慢,先把这顶帽子好生端详!
“武冈人好吃而不讲究穿,武冈人重其内而不重其表,武冈人不够勤力且很散漫。武冈人缺乏凝聚力和继承性,只有无穷争斗,早就把一切破坏完了,内耗完了,玩完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吓了一大跳,细细思之,确实颇费一番心血,剪来了几块好材料。不过总是觉得很眼熟,所以不得不对对他的原版:——“懒”、“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 ”、“死不认错”,这是柏杨先生在支持“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丑陋”的观点时所罗列之国人之陋了。无需戴上眼镜,可以看出,和国人之共丑相较,武冈之丑却还少了“乱”和”吵”和“死不认错”三块材料。难道是那位裁缝想当然的认为,武冈的帽子要做得比全国小?还是我们武冈之民性较之于国民,确还有其可取之处?这个,就还得需进一步讨教了。
说到我们武冈人好吃,需要纠正的是,应该说我们武冈人会吃,单就说那血浆鸭,虽没有九九八十一难的不易,但也确实颇费功夫。但是,这不正是我们武冈菜之精到之处?不正充分的说明了,我们武冈人是讲究和品味生活的么?不知道个别的武冈人,为什么就看不到这一点。难道因为外人不能接受,就偏得说成是我们武冈人好吃?如此说来,大凡外国人难以接受汉语,就得说成是我们中国人口吃了罢!
“武冈人不讲究穿,重其内而不重其表。”呜呼!真不知是从何说起!武冈服装店和理发店、化妆品店、美容店、橉次栉比,按照这种说法,生存状况理当堪忧。如果能够勉力支持,一定是那些少数的武冈人,采取囤积的方式,采取一日三顾的方式,采取以石灰涂墙的方式,动员他们的亲戚朋友,使那些店铺得以生存,如此,为了武冈的经济,真的要感谢你们得很!
“武冈男子少有俊朗清健者,还带点匪气,多任侠使性而无豁达大气;女子也鲜有好的身材和肌肤,几乎千篇一律一黄脸婆形象,也无有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服装。”子不闻“高山出美人,平原出汉子”乎?不知笔者有没有将武冈人和外地人细细比过,但即便是天生之丑,也应不会是是此处强施刀割斧劈的理由。至于说带点匪气和黄脸婆的形象,不知是不是要跟那些精致的上海人、大气的北京人、或者是富裕的广州人比;要不就是去跟那些都市情感剧场里面的男男女女比吧,如果是这样,那真的要佩服作者的眼光的独到。至于说到地方特色的民族服装,我想,汉族人的民族服装,大抵就是汉服吧,在现实生活里面,我竟还真的就没有见到过。实在惭愧得很!
“一乡一里总有些游手好闲之徒,而城里更是集大成……。有相当一部分人也不愿外出自谋生路……。”所以“武冈人不够勤力且很散漫。”但是, “总有些”和“一部分”,究竟多少?难不成就因为区区的“总有些”和“一部分”,就把“不够勤力且很散漫”甚至于“丑陋”的帽子,扣到了百万武冈人民头上。我所知道的,武冈万千劳工,正奋斗在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而武冈的豆腐大军,几乎遍及江南所有的城镇;甚至于武冈农村那些老人,为了支持子女外出打工挣钱,年事已高却仍劳作在田间地头,膝边还拖着蒙昧之中的幼孙。对于这些,我不知作者为什么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为什么要选择性的失忆和失明。
是的,武冈人是有没有出过什么大人物,大企业,大家族,武冈人也是有一点窝里斗,是有一点缺乏凝聚力。但是一个地方的人的成功与否和民风,要放在那个地方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他的地理条件的座标上面去考量。武冈的地理位置,正如作者所承认的:“四面环山,地形封闭,历来是黔巫之地。”而武冈的经济,实际上只是处于一个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前期,而农村还处于一个手工农业向机械化农业过渡的初期。也就是说我们武冈经济很落后,交通也相当闭塞,在这样的情况中,在现代中国激烈振荡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当然难以产生大企业、大人物、大家族。
至于所说的凝聚力,我想,只要是农村出身的人,印象就会很深刻,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及之前,邻居或者妯娌之间,为了墙头地角,甚至就是一粒黄豆两颗芝麻,三天两头斗得你死我活骂声震天。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知你有没听过。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的富足,这种窝里斗的现象会慢慢的消失。武冈人民的精神面貌也会为之一新。
如果忽视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和地理及经济方面的因素,单纯将一个地方的民风中落后的东西挑出来,去指责那一个地方的人“丑陋”。这不是严谨的作风,也不是公正的态度。如果一定要这样,那么不如说,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老祖宗最卑劣、最丑陋,守着好好的如画江山,偏偏拼命的你争我夺。
诚然,武冈的民风会有丑的一面,但是好的一面绝对是主流。要用唯物史观的两点论和矛盾论来正确看待和处理这样的一些问题,而不是草率和武断的把一顶“丑陋”的帽子扣在头上了事。不知道你在裁剪和加冠的时候,是因为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所以只有上纲上线,以警示世人?如果是那样的话,那还真的要谢谢你,我也宁愿相信如此。但遗憾的事,从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了世人皆浊我独清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
是的,穿上西装打上领结,独坐在玻璃窗前面,细细的品着清茗,确实容易让人滋生一种与众不同的虚无的清高。但是我却认为,建设美好武冈,需要的人只有两种,一是那种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累了也许会打打麻将上上网的如我这般“小人”,还有一种,就是“先武冈之忧而忧,后武冈之乐而乐”的古代小娘子口中的“官人”!而绝大多数的武冈人不正如此么?
孔子云:“何陋之有?”斗胆借圣人斯言,在此做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