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坳,我来了
朱云峰
龙头桥边的古银杏,历史沧桑的见证者。
作为南乡人,我对梅子坳的最初了解,始于文友“都梁记忆”先生在武冈人网发的一篇文章 ____<<洪荒之力将此划界____梅子坳长寿村游记>>。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由于作者就是梅子坳本地人,其笔端也就饱含了一份厚重的乡情和眷恋,加上梅子坳独具特色的山水人文景观,再加上作者行云流水般的动情描述,以及文中精美的配图,因此这篇文章也就深深地打动了我,一口气看完之后,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回去!回去!有朝一日一定要回去,一定要到梅子坳这个地方去亲眼看一看!
想不到这个机会竟然来得这么快!今天半天课后是学校例行的半月假轮休,路过办公室门口时,田哥主任问道:朱董,下午一伙驴友去梅子坳去,你去不去?
去!当然去!!怎么会不去呢!!!
梅子坳,心仪久矣!
梅子坳,我要来了!
十几个人,三四台车,说走就走,春风得意车轮疾,片刻就到云山下。一支烟的功夫,小车就来到了文坪镇黄泥坳的云山脚下,从当地颇有盛名的“国成路” ____一条弯弯曲曲却又较为平坦的乡村水泥大路,沿着大山的方向爬升进发,很快就来到了山脚下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一个宽敞整洁的停车坪呈现在眼前,对于这些经验丰富的驴友们来讲,这显然是一个停车歇脚的地方。
下得车来,映入眼帘的是两棵颇有历史沧桑感的古树,和古树下那清澈鉴人的粼粼泉水。
掬水,洗面,清凉爽人;舀水,入口,沁人心脾。大山下的山泉水,果真不同凡响啊!
向井边劳作的村妇打听,果然梅子坳就在前方小几里路的地方,不用驱车,直接步行就是了。
一群人,兴致勃勃,依次而行。想不到,望山跑死马,明明看到山谷口就在前方不远处,一路走将下去,差不多走了四五里路的光景。
梅子坳,我们来了,我们终于投入了你的怀抱,前来看你来了!
我们似乎前世有约,一见倾心。
在几位热情的当地村民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石屋冲的大石屋里,清风扑面,凉气逼人。一个小石洞门前堆满了淤泥,当地人似乎正在做着旅游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石洞似乎还不太适合进入,但同行的英豪兄和立权兄弟及志刚兄弟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心,从村民手中拿过手电筒,勇敢而坚决地爬了进去。但过了不一会,就折了回来,泥头土脸的,说:不太好走,不敢往深处去!
出得大石屋,领路的向导说,前面右前方,就是半岭上,由于树木成荫,遮挡了前方的视线,看不到半岭村的房屋了。半岭上其实是一个我很熟悉的地方,我的一位堂婶就是半岭人,我校有位退休教师肖隆奇老师也是半岭人。小时候我去云山宝顶去(旅游顺带采蕨,摘毛栗子什么的),那时每年都会上云山一两次,印象最深的就是上了半岭之后走不多远,就会来到云山茶场,望着云山茶场里那一片苹果树,看着枝头上的苹果直流口水!不知当年的这些苹果树是否还在?应该早没了!
向导继续说,沿着山路往上爬,走不多远,会有一道瀑布。
瀑布!兴致又来了,几位同行的美女早就走乏了,有点迟疑。我们几个大老爷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又抖擞起精神继续前行了。
走不多远,果然就看到了半天云中一道白练似的细瀑,由于处于枯水期,这瀑布自然也就撩动不起心弦来,但看着这周围郁郁葱葱的莽莽群山,呼吸着这里原生态的清新空气,大家的感觉都还挺不错。
返程下山的路上,我对领路的几位村民说:这地方搞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但没有吸人眼球的独特东西,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原生态,因此也就适合久居闹市之人休闲远足。安心观的人文积淀是很深厚的,梅子坳的自然风光应该要与安心观的人文积淀合并起来开发:什么青年毛泽东曾经到过安心观的传说,老红军李子青的故事,抗日将领高彪的故事,甚至于土匪李松卿(松卿矮子虽是惯匪,却是一个传奇人物,在南乡口碑不错)的传说,史前文明遗迹四季岩的传说,都是可以用来做足文章的。
我走了,梅子坳!
再见,梅子坳!
后会有期,梅子坳!
我肯定还会再来看你的!但愿那时的你,会是另外一幅风姿卓约不同凡响的装扮!
同游者:肖田生,黄英豪伉俪,申建凯,周依慎,陈立权,张志刚,陶秀英,林小芳,林丽君,黄叶绿,蒋琳,肖芳兰,张红艳,周寒梅及小帅哥李子园。
朱云峰 2018年4月19日夜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朱云峰2016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