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课堂
图文/都梁记忆
四十年前,初中语文老师就说“孙犁高中时教科书里就有自己写的文章了”,当时语文老师都是满脸敬仰讲这事的。
那一刻起就以孙犁为偶像,也将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写到了作文中。写真实故事,这是我的作文每周成为“讲评课示范文”的主要原因。“孙犁奇迹”一直激励着我从少年到成年,跨越不惑之年后,终究不惑了:孙犁做了假事说了假话。
到现在还堂皇冠冕地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荷花淀》,他是幻想出来的。其姊妹篇《芦花荡》都出自于《白洋淀纪事》文集。读过《荷花淀》,就知道《芦花荡》的基本路数:如果作为“革命加浪漫”的文学作品去写,还稍微有原谅之处。问题是它们都出自于《白洋淀纪事》。作为纪实性文章,这样写太不厚道了!
一个小偷的行为,不过一个钱包,或一些瓜果小菜。而一篇说假话的文章在这么大社会被追捧流行这么久?其破坏力不言而喻。所以八年前我半路出家做了老师,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以问代教:如果日本军队这么容易被中国百姓“消灭”,那“抗日战争”还需打这么久? 所以充斥当今电视屏幕的”抗日神剧“,溯源起来他孙犁应该是鼻祖。
我那个时候读高中在武冈一中,分科前在54班当班长,班主任是陈利平老师;分科后在56班文科班当班长,萧孝富校长教我们语文课,一学期后因父病辍学真正学历是高二肄业。萧校长教语文时幽默风趣,时不时将武冈方言俚语弄到课堂上:三十六年了,教学情景记忆犹新。
现在我也教书了,虽然是农民工教师。
今年上学期教学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课文,肖洛霍夫是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教学参考书安排是2课时,而我至少用了4课时。这世界级名篇2课时怎么讲得清楚呢?教学了《一个人的遭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小说也是不能虚构的!
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发表于1956年与1957年之间,故事情节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十年。肖洛霍夫写作该文前是遇见了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根据军人讲述的故事,肖洛霍夫的文章才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当然,讲清楚文章写作背景和故事情节很容易,但要厘清作者写作时的文字艺术则要做相当精微的“读懂读透”工作,这应该是教学世界名篇的必由之路。这种教法学生基本上能接受,但这种教法“参考书”上没有具体讲到,高考或升学考试也没有这类考题,要不参考书上也不可能只安排2节课时。
细读过《一个人的遭遇》后的体会,与其说是文章获了诺贝尔奖,不如说是故事太感人:
故事中41岁的索科洛夫经历过国内革命战争和苏联卫国战争,两场战争先后夺走了父母妻子儿子两个女儿共六位亲人的生命。战争胜利时,在异国他乡的德国他埋葬了最后的欢乐和希望——他最后的亲人儿子死在胜利的前几天。战争结束后他的工作仍然是开车,在寒冬的季节他去了老朋友那里,老朋友有老婆但没有儿子。在这里,他遇到了同样因战争失去父母失去家的小男孩,这个男孩成了他的“新儿子”。在索科洛夫与新儿子的生活中:
索科洛夫每天要编谎言欺骗小男孩说自己就是他当军官的父亲,小男孩问索科洛夫“爸爸你自己的皮大衣放到哪里去了呢?”,然后索科洛夫对作者说“老兄你以为关于皮大衣的事他只是随便问问吗?”这些真实而细致的对话,都是教学环节不容忽视的。
还有:索科洛夫老了精神不济他怕有一天睡着的时候突然死去……等等的描绘。不引导学生从最神圣的生命角度去体会去品读,那语文教学还教什么呢?如果连这个都被认为与课堂无关,是牵强附会,那诺贝尔文学奖作者是吃多了没事干,他要写这么婆婆妈妈啰哩叭嗦干什么?
《一个人的遭遇》获诺奖它不是文字的弄巧或艺术,它也如中国余华的《活着》奇迹:霍洛索夫也遇到了一个好故事。
所以我们要想写文章,就必须用耳朵去聆听用眼睛去发现激动人心的人和事。最重要的是聆听的同时要以同情与善良的心态,这种时候:同情与怜悯离得近,傲慢与怜悯离得有点远,同情心才是世界上最细腻的心思。
什么是同情:曾经与被怜悯者有过相同的生活境遇的心情。
莫言获奖时,至少提前十年我也发现了他的文章。那是零零年后不久的广州,在街边地摊上看到《莫言全集》花10元钱买了回来,一篇一篇细读。字太小书太厚,于是将整本“全集”拆成五六份,再分装。十年后的2012年,他获诺奖了,《莫言全集》分版成单篇精装,一个中篇版不低于20元。
去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院旁生活了三个多月,今年听说余华莫言双双加盟北师大珠海分院文学院,攀比心理意犹未足检索网页,细听“莫言瑞典皇家学院发言”视频,听出“颐指气使”也读差了调,急翻“百度”求证,果然。心想,“五十多岁半道出家教语文,这普通话标准应该也对得起这份差使了?”。
莫言获奖后在瑞典文学院发言,也是以“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为话题。所以,语文课堂上要求学生作文必须以故事承载情感,没有故事的文章除了“无病呻吟”外,根本算不上好文章。对学生最深刻的教育是,“写文章时自己哭了,读者兴许会感动”。
语文教学其实很简单:学会讲话敢讲话,讲真话不讲假话,真话没有几个人不会讲的,讲真话的人永远不须记住“我说了什么?”,讲假话的人必须有非凡记忆力……学会了讲话,然后将真话直接写成文字,你的语文成绩就“顶呱呱”了。
关于始终怀疑自己普通话问题,和说话能力问题,去年得到了求证:
去年七月底,在珠海与澳门之间拱北口岸一家医院认识了一位主任医师,姓周,军人出身。那天中午时分他邀我喝了茶,半小时的样子。晚上,他通过微信问我,这是我们微信中的问答:
“黄老师你在学校教什么课程的?”
“教职高语文还教书法课,为什么?”
“难怪!”
“???”
“难怪我们科室小郑两位年轻医师说这位黄老师不是教语文打死我不信,他们说你语言表达太强大”
天命之年半路出家当了农民工教书匠,有此一遇满足了!
本学期因为工作需要,我不再被安排教学职高语文,也不在文化课教研组之内,改教书法课了。
2019.08.28于武冈环球职业技术学校
都梁记忆:本名黄家冰,字水平,世居武冈南乡,自由撰稿人。信守——文字忠诚于事实!酷爱书法,关于书法:永远进步完美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