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扶贫资金建“遮羞墙”是百姓之痛

扶贫资金建“遮羞墙”是百姓之痛

胡学政 2012-12-04 11:23 3

近日,国家级贫困县漳县境内212国道沿线的部分村庄在路边竖起了一堵堵高约两米、用琉璃瓦装饰的墙,将路边农户的房屋遮挡住。当地官方称修墙是村容村貌整治,而在村民们看来,新墙占路影响交通安全,除了遮丑和给过路领导看外“没啥用”。(12月3日人民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姓要“收入倍增”。 国家级贫困县漳县利用扶贫资金,在212国道沿线的部分村庄在路边竖起了一堵堵高约两米、用琉璃瓦装饰的墙,将路边农户的房屋遮挡住。这难道就是富裕了老百姓,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利用扶贫资金搞这些花边工程,建起“遮羞墙”,对于官员来说,是一道政绩墙,一道遮挡领导目光的炫耀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道隔心墙、离心墙,一道损害老百姓利益的腐败墙;对于扶贫资金使用来说,是风马牛不相系,帮富不帮穷,好钢没有真正用到刀刃上,害国害民之举。是国家之殇、民族之殇、官员之殇、百姓之痛。
  建“遮羞墙”不如为老百姓建房。现在全国上下,大兴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强化环境卫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如果利用扶贫资金,分年分阶段对农民住房进行改造,将是一项伟大的惠民工程,老百姓举双手赞成。老百姓居住条件得到了改观,精神面貌为之一新,身体健康了,就能更好的创业致富,从而早日实现小康。
        建“遮羞墙”不如为老百姓寻找致富门路。现在农村还停留在以农业生产为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父母官,理应为老百姓着想,进行招商引资,兴企业、办工厂,让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置换身份,脱离土地,从农民变成上班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可以解决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的问题,为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是一项不错的举动。
        建“遮羞墙”不如为老百姓建活动中心。该中心集办公室、调解室、村民议事室、农家书屋、老年协会、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为一体,既是办公的地方,也是村民休闲、村民议事活动中心,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当前农村广大村民进行村务管理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障村民在村务活动中的参与权、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的重要平台,是广大村民集休闲、娱乐和村民议事为一体的农村公益服务场所,有利于改善办公环境,方便村民办事,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生活品质。村民活动中心可以解决村民的读书、学习、上网、娱乐、医疗等问题,让村民的日常生活丰富起来,进而解放思想,找到致富的路子。村民议事活动中心的建立,对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建一座村民活动中心比建万米“遮羞墙”更管用。

阅读 4166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兵子驼

武冈的市 长,书记应来看一下。

112年前

翻斗车

做官的是做给做官的人看的。

112年前

半个武冈人

写得好,建议习主席应该看看。。。。。。

212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