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赞誉“伯乐识马”之才,却忽略了“赵普荐贤”之德。
《三字经》中有句话:“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其中的赵中令,指的是宋朝开国初期的宰相赵普。赵普一生的业绩,当然是赶不上汉初三杰的萧何的,但有一点却和萧何很相同,那就是他注意为国家爱惜人才。有一次,他向宋太祖荐举一名官员,太祖不用,第二天,赵普又去荐举那个人,太祖仍然不肯任用,第三天,赵普又上奏荐举,还是那个人,惹得宋太祖发脾气,把他的奏章撕得粉碎。赵普神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粉碎了的奏章一片片地拾起来。过了几天,他把奏章重新补缀好,又拿着去向宋太祖举荐那个人,终于举荐成功。
还有一次,一位官员按照朝廷惯例应当提升官职,但因宋太祖对那官员印象不好,始终未能提升。赵普去求情时,太祖大怒说:“我就是不提升他,看你怎么办吧!”赵普说:“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皇帝私人的刑赏,你决不应以自己一时的喜怒来专横独断。”搞得太祖越发生气,起身就走,赵普也起身尾随。太祖进宫,赵普便立身于宫门之外。很长时间依然未动。宋太祖深受感动,终于提升了那位官员。
一个当宰相的人,为了别人的事情在皇帝面前这样低声下气,他是为了什么呢?人才难得嘛!当然,这与当今的“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的官员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与当今的得了他人巨额贿赂的官员更是不能等量齐观的。
细想起来,赵普可真的称得上有屈己荐贤之德了。可是,人们对伯乐识马之举甚加赞誉,却往往忽略了赵普荐贤之德。看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既要有“伯乐识马”,也要有“赵普荐贤”。唯此,众多的人才方可脱颖而出,大展才干。
1993年1月2日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钟文晖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