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黄三畅 2014-12-03 10:35 9
言宋点评:难得黄老师这种“物与”情怀。小时候,我也讨厌过麻雀,也赶过它。没想到,如今竟成保护动物了。

 

黄三丛在武冈人网上发了评介系列拙作的文章。兄弟之间,一个吹另一个,无异于自吹。俗话说一发不可收拾,有人建议我再自吹一下,于是把麻雀唤出来示众。

麻   雀

小時候,我最恨的鸟雀当属麻雀。记得有一个星期日,满以为可以玩一天了,不料却累了一天。那天一大早,父亲就要我起床,然后带着我走到村旁的秧田边,说是要我守秧谷:秧谷下田后,麻雀来啄了,就把它赶开。父亲撒了几把秧谷,就有麻雀呼朋唤友地来啄了,我扬着手臂,做吓唬的样子,可它们照啄不误。那怎么办?父亲就要我拿一根长竹竿,赶。那块田虽不宽,但我的竹竿也只能伸到田中央,田的那一边,就“鞭长莫及”了。麻雀看准这一点,就在田的那一边啄,我只好奔到那边去。却又有麻雀飞到这边来……“疲于奔命”,这个词语的意思我理解得最深。可恶的麻雀啊!

到了麦子将熟和稻子将熟的季节,在田野里走,捡个土坷垃随意往田里一扔,就会有几只麻雀惊飞,当然,在低空中转个圈子又落入田中。人种出的粮食,它们倒要先尝,还不可恶?为了“糟蹋粮食”,它们还采取“大兵团作战”的方式,一大群——天知道有多少只,又是怎样啸聚拢来的——突然唿咙一声,落在这一块将熟的稻田里,又突然唿咙一声,移师到另一块稻田里。谁知田中稻,粒粒皆辛苦啊!

腊月里,把做好了的豆腐血粑放在外面晒,是不能离人的,麻雀们在瓦檐上窥伺着,人一离开,它就飞过去啄。即使是洗手的工夫,一板豆腐血粑也会“破绽百出”。

我在一个小镇上读初中的时候,食堂的窗子没有玻璃,窗棂就成了麻雀栖息的地方,上面点着好多好多灰白色的逗号。食堂的师傅把饭菜端到桌上以后,麻雀就们就飞过去品尝。多少次,我发现钵子边沿也打上逗号,而饭上面点缀的灰白的小团浆糊,不是那些东西屙下的又是什么?菜里也肯定有那种东西。它们不可恶谁可恶?

那样的东西,只要有机会消灭,就一定会动手的,是毫不心慈手软的,更不要说保护了。

还是读初中的时候,有一天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一只麻雀从一个破玻璃窗里闯了进来,然后又朝着另一扇玻璃窗飞过去,以为那里也是畅通无阻的,碰了头以后又朝另一扇玻璃窜……教室里早已热闹起来,大家都在看那家伙的笑话,没有一个人把门或哪一扇玻璃窗打开放它出去。最后那家伙撞昏了趴在地上扇翅膀,老师才让一个同学把它扔出去。那同学是下了狠力扔的,目的当然是要它彻底灭亡。

但那只麻雀只是个案。那时代,人们对麻雀还真是华佗无奈小虫何。

在乡下,常常可以看见稻草人,戴个破斗笠,持一根竹竿,站在田中央,踌躇满志的样子。其实那是吓唬不了麻雀的,那些家伙聪明得很,真人假人一看就知道,它们甚至在那斗笠上屙屎,算是对稻草人,不,对人的蔑视。

那么,用铳打?似乎有点不屑。用米筛罩,算是一个办法。也不一定要在雪天,麻雀是不管什么日子都要寻食的。在禾场上或走廊上撒些谷子、饭粒之类的诱饵,再把系着长长细绳的米筛半竖在诱饵边,人牵着绳子的另一头,躲起来。麻雀是很谨慎小心的,它看见了那些可吃的东西,并不立即跑过去,而是“视而不见”的样子,在旁边嬉戏或唱歌。那样子一阵以后,就慢慢接近食物,快跳到能被米筛覆盖的范围了,突然又飞开。如是几次,才敢跳过去啄食物。但即使它们跳到了米筛能覆盖的范围的中心,米筛着地的刹那也可能逃掉。它们警惕性高,又灵活机智。当然,偶尔也能罩着一两只,但要花多少工夫?——那其实只能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搞一搞的,当不得真。

成效比较好的方法,是晚上到它们窝里去捉。它们的窝隐在瓦檐间的空隙里。如果秋后把干稻草码在走廊上面的枋子上,它们有的即因陋就简,在稻草里过夜。晚上,架着楼梯、打着手电去找,去掏,去摸,往往可以抓着毛茸茸的吱喳声,还可能抓着热烘烘的圆珠,那当然是麻雀和雀蛋了。但那点收获,对于庞大的麻雀种族来说,也是九牛一毛。

1958年,麻雀被宣布为“四害”之一,全党共诛之,全民共讨之。但麻雀并没有真正减少多少。

唉,有些东西,你要着意消灭它,往往是劳而无功的。

后来,麻雀被平了反,不属“四害”了。但是,这一种族群却无可奈何花落去了。记得1980年代末期报纸上登了一条消息,说河南南阳地区已看不到一只麻雀了。消息确实不确实,不知道,但麻雀在国内成为稀有事物,却是不争的事实。你能在哪里看到几只麻雀?一个教小学二年级的老师问他的学生,谁知道麻雀是哪样的,举起手来,举手的竟没有几个。

这当然要归咎于农药。麻雀吃了在撒上农药的庄稼地里生活的虫子,吃了被农药滋润的谷类,它们还能正常地繁殖生育,还能健康成长吗?

当然,麻雀还没有绝种,作为人类的朋友,它们还顽强地和人生活在同一个天地里。只是,它们的生活的具体环境因时而变了。

以前,它们最喜欢在屋瓦上活动——在地上或树上吃饱了就飞到屋瓦上去,或跳跳蹦蹦地“散步”,或唱歌,或开会,或谈情说爱。在屋瓦上,他们既安全,又洒脱,且高雅,还大有不与鸡们和别的鸟类为伍的意思。但是现在基本上不是这样了,它们大多移居到山里去了。究其原因,一是山里相对而言农药污染的程度低一些;二是城里几乎是一色的水泥平顶屋,没有那种线条很美的可以让它们做窝的瓦檐;农村呢,也努力向城里看齐,盖瓦的屋也少了,代之以水泥平顶。它们当然不好在那样的地方做窝,在那样的地方活动也一定觉得枯燥无味。在山里的树上做窝,在树上、草坪上“散步”、唱歌、开会、谈情说爱,与在屋瓦上相比,应是各有千秋。

虽然不被视为“害鸟”了,还忝登“二类”保护榜,但麻雀的警惕性似乎更高了。有一年,我在一座大城市的郊外的山顶上,看见好些麻雀,很有久违的朋友的感觉。我把饼干拧碎撒在地上请它们品尝,它们却不为所动。我移步想走近它们,我走多远它们退多远,最后还飞到树上去了。

还有一次,我独自坐在电脑旁码字,突然就听见吱吱一声:清脆,圆润,柔婉。我向着窗外转一转头,透过纱窗,看见一只麻雀飞落在阳台上的晒衣竿上。接着又有一只飞落在那一只身边,它俩唱着,跳着,翘着尾巴,显得很兴奋。千万别发出声响惊动它们啊,我告诫自己,它们是久违的客人啊。可是突然,有一只伸着脖子,斜着眼睛往室内瞅。这一瞅不打紧,它尖叫一声,立即冲天而去,另一只也“雄飞雌从”或“雌飞雄从”了。

我们这一带老一辈有这样的说法,大年初一如果屋檐上有麻雀欢闹,就预示着那一年会有好收成。可是,有几家几户能得到这样的“预示”呢?

想和麻雀亲近亲近,甚至想久看一看麻雀,想听一听麻雀的叫声,都成了奢侈的事。

能与人类和平相处的事物,原先嫌“多”而终于嫌少,这是怎样的遗憾和悲哀呢?

 

阅读 1.7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椅岭散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麻雀的危害极大,不过现在的确很少了。回想起赶麻雀的岁月,和作者一样的心情。

629年前

黄三丛

“看作者的照片明白了,畅老师是小的,丛老师是大的。两位还是真兄弟。两位文笔真好,写的很细腻。学习了。(顺便申明:我在另一个帖子上给丛老师的评论完全是开玩笑的)”——回复6楼不会显示老乡:你看了作者的照片还是没有明白,其实畅老师是老大,丛老师是弟弟。开玩笑是老乡之间显得亲近的表示,没关系的。呵呵……

7710年前

闯飘

我们小时候,晚上打着手电筒爬家里屋楼草垛里抓麻雀,我动作没那么麻利,人又矮,抓不到麻雀,只有帮人家打手电筒照明的份。

7110年前

无名氏

看作者的照片明白了,畅老师是小的,丛老师是大的。两位还是真兄弟。两位文笔真好,写的很细腻。学习了。(顺便申明:我在另一个帖子上给丛老师的评论完全是开玩笑的)

6410年前

张铮_36161

鸟和人一样,时代变了,鸟类跟着变化。

7310年前

唐栋

好久不见黄老师的文章,今天见到,激动,问好!麻雀子,我记得在农村也叫小孩子的鸡鸡。

6710年前

励志教育

我们小时候用米筛罩麻雀,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那是个传说。

7710年前

陈碧秋

我小时候也捉过麻雀,只是感觉麻雀不太容易捉到。非常有趣味的记忆。想念带来这美文的黄三畅老师!

8110年前

言宋

我现在种菜,比如胡豆、碗豆、花生、包谷之类,那些鸟(可能也麻雀)可真烦人,种子刚一发芽,鸟就来了,将种籽啄出。为此,我也去买过驱鸟的药,韩国技术,效果还是不错的。

8310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