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人文谱—巷道客
今年4月份,武冈作家协会诗歌群聚会。我作为一名不是诗人的会员参加了这一次的诗歌笔会。说真的,好的诗歌得益于敏感的文字,因为文字永远怀有感恩、敬畏的心情。
对于文学创作,我以为首先是一种愉悦自己尔后才去愉悦他人的事情。尽管写到“情不自禁”有时会触目惊心,有时会惨不忍“读”,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的含义的确也是一种美,一种悲壮的美、高尚的美。
然而文字与文学是有区别的,就像电视上一些大家讲坛所讲的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一样,诗歌表现的这些东西更像是一些文字的堆砌,让作者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若过后有读者看到并有幸能够成为茶余饭后的一点谈资,也就足够了。
这次笔会有个地方东道主叫唐文俊,笔名巷道客,就职于武冈市司马冲一镇之长。业余嗜好文学,有多篇诗歌,散文,小说,见诸于一些报刊,杂志,网站。平日里常常喜欢独自锤炼文字,揣度文学的奥妙。
他笔下擅长农村题村,善于散文创作,他的文字总是让人感觉有一份温馨,基本上源于生活最底层,素材来自实践,情感发自肺腑。和他打交道,他结实的身材和朴实的话语让人感觉非常平易朴素,性格豁达。作为一名政府公务员,他需要面对如今很多的人对于公务员的舆论的压力,不过,他笑谈写作可以促进工作,工作诱发写作,业余写作解脱了他现实生活中不善娱乐的苦闷。
巷道客很健谈,聊起文学,他颇有感叹!作文易,作人难,坚持一生作人尤其难,呵呵,果然是性情中人……
作协诗歌群第一个笔会创作基地选在司马冲武穆宫,就是让与会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其实司马冲在武冈也是个很不错的地方,当年岳飞名将杨再兴据说与此地极有渊源,后人为其书文立卷歌功颂德,建了气势恢宏的武穆宫。
到武穆宫一趟,我写了一些相关的文字,并且一发到网上就受到了众多文友的追捧,由此引发一些人对武穆宫的探讨,但是有许多地方我还是没有细写。倒是对一半是导游的巷道客产生了兴趣,在聊天中知道,他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就以精美的田园诗、散文诗和散文享誉都梁文坛,他的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也很有特色,从文学到人生,从哲学到宗教,基本上都较有见地。
他的文学创作比较广泛,并以大量精美的诗歌、散文、剧本、小说等文学形式驰骋于各种文艺报刊。
数十年来,巷道客虽然公务繁忙,但他的文学以及宗教情怀一直热情不减。也许这便是人生,这便是世界,这便是宇宙的真相和定律!他的文缘是与生俱来的, 应该说他的文学生涯始于他的那个特定的成长的岁月。作为当代乡土文学的追随者,他笔下的农村人物和故事都自有一种历史的氛围压缩在其中。多年的农村基层工作给他带来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他喜欢讲述的都是他自己熟悉的乡镇生活和普通老百姓的命运,直抵人类生活最普遍的情感和那种农耕文化的精神表达。
近几年,他已加入湖南作家协会,熟悉他的读者都不约而同的认为,巷道客的创作是贴着生活在写的。
因为生活是强大和琐碎的,文字必须有一种执著,有一种追求。把文学创作融入工作,这也就成为了他文学追求的初衷。
走进巷道客的办公室,满满当当的书,笔耕不辍的手稿到处都是。除了读书写作,他还致力于提携文学爱好者,把大部分心血都花到组织业余创作队伍方面,在这一个商业化日新月异的时代,他竟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在这个别人不以为然的文学道路上,一直是一个很喜欢结交文朋诗友的人。
作为芝麻官的巷道客,他的作品中始终浸透的那种浓郁的乡土气息。近年来,他一直担任乡镇地方领导,受到了当地一些农民朋友特别是文学爱好者的喜爱。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物质生活的改善,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就越来越与时俱进。他经常在一无场地,二无资金,三无设备的情况下,做一些文学讲习的聚会,吸引了当地和邻近许多文艺爱好者,而且他也经常在市区文联、文化站、乡镇来回奔忙,更多的是,他要把自己对乡土的爱、对文学的执着,和对老百姓的理解时刻融入到他的不懈创作中去。
真不容易,他借助于手中那支笔,终于在庸俗的公文套语天地里走出来了,让目光越过鸿沟,寻觅到政界外部世界的绿色和阳光。
……希望今后多结交这样的朋友。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苏醒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