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38《资水》有一段文字称:
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
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乣山,盖路山之别名也,谓之大溪水。东北逕邵陵郡武冈县南,县分都梁之所置也。县左右二冈对峙,重岨齐秀,间可二里,旧传后汉伐五溪蛮,蛮保此冈,故曰武冈,县即其称焉。大溪逕建兴县南,又逕都梁县南,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以封长沙定王子敬侯遂之邑也。县西有小山,山上有渟水,既清且浅,其中悉生兰草,绿叶紫茎,芳风藻川,兰馨远馥。俗谓兰为都梁,山因以号,县受名焉。
东北过无夷县。(郦氏注文略)
这一段文字,对资水的源流、流经之地的武冈的史事作了简明的叙述。这是《水经注》以河为经,以史为纬的写法。这一记载,不少武冈人都非常熟悉。王城公园里刻有一石碑,也节选了这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有二个问题要注意澄清:
一、作者郦道元,他只是为《水经》作注。这一段文字中,何处是《水经》的文字,何处是《注》文。《水经》的文字就是第二段(即“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一语)。第三段就是郦氏所作。《水经》的作者不详。据清人的研究,《水经》原文与《注》文的一显著差别,就是《经》文用“过”字,《注》文用“逕”,二字的意义完全相同。我们从第三段(文中有“逕”字)和为了说明问题所引的第四段(文中有“过字”)即可看出这一区别。这是郦氏有意别于原经文的地方。
从《经》文和《注》文看,显然,后者较前者有了很大的区别,文字更多,内容更为丰富。据学者段熙仲的研究,《水经》当作于223年至226年,也就是三国曹魏初期(黄初中)。
二、郦氏是北魏时人,生于北魏献文帝(拓拔弘)皇兴三年(469),卒于527年北魏孝明帝(元詡)孝昌三年;也就是生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五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八年。
郦道元写此书有一特点,很多河流他是亲自考察过的。然则郦氏到过资水流域没有?答曰:否。南北朝时期,南北分治,郦氏要到南方来,是极不方便的,更何况要深入南朝腹地。他的考察当然也只能限于北方。他又是凭恃什么东西写的我们武冈的呢?当然不会是向壁虚构。
据《魏书》卷89《郦道元传》:“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这里透露了一个信息,他未曾到过的南方,当然是靠他刻苦学习得来的知识加以撰著的。当时,南北两朝虽然兵火不断,但两朝并没有完全中断外交往来,北朝还向南朝借过书的。郦道元就读过南朝大文人沈约写的《宋书》,并在《水经注》中说到过沈氏之误。《太平御览》卷983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曰:“都梁县有小山,山上水极浅,其中悉生兰草,绿叶紫茎,芳满藻谷,俗谓兰为都梁,即以号县云。”这一段文字所记,与《水经注》记我们武冈的后半分文字,只是个别有异,意思全同,当是郦氏参看如《荆州记》之类的文字而写的。
注:
1、无阳县:据杨守敬说在今绥宁县境东北。《都梁文钞今编》作芷江境。
2、唐乣山:在今城步境内。
3、本文的写作参考了南京师大已故知名学者段熙仲先生的《<水经注>六论》一文。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言宋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