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回了一趟老家,随友人重游了家乡附近的威溪水库。
水库距我家不远,不到四华里的距离。坝底下的唐家寨原就是我所在的大坪大队(后分为二个大队:资源与黄木井)的一、二小队。小时候,常上这玩。水库管理部门也常放电影,我们也会跑来看。在那需要上山砍柴、割草喂牛的时代,我常常要从她身边经过。我对她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后来离开了故乡,几回回梦里都要想到她。此次回乡,就像见到了分别了很久的恋人,着迷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水库约十余华里长。以前主要是供农田灌溉用的,使得万顷良田得以大旱无忧。不过,时移世易,现在水库的水只能供附近少数村组的农田抗旱。农民不用交农业税,水库管理部门要想再收税,不那么容易了,自然不愿多供水。水库已派上了一新用途。陪同游玩的市某局一公仆——儿时的伙伴告诉我,现而今市镇的十几万居民,饮用的水都来源于这水库。威溪水库,武冈的母亲湖!
今上传几张照片,以供乡友解思乡之馋。
大坝脚下的唐家寨。旁边,有好几家餐馆,特色菜为血酱鹅。同一种鹅有四种吃法。味道不错。这个地方,我青少年时打柴割草返家时,必于此停留休息。远处为水库泄洪河道。涨大水泄洪时,水库的鱼儿会从溢洪道泄出,不少会受伤,老乡们便站在泄洪道里,逮那受伤的鱼。水库大坝。大坝上面已是芳草萋萋,全然不是我青少年时代所见的模样。大坝以前是光光的,有一条路,那是打柴、割草的人们走出来的。如今没有了这条路,也说明人们再也不用打柴、割草了。大坝是一斜坡,以前水库的管理人员常在此放露天电影,会吸引附近不少村民前来观看。蔡家塘远眺。此处是我家乡的对门。原属城西乡管辖。这是一个较大的村落。我在武冈时,骑自行车进城常经过此。现在,我们那一带的人们不再经此进城了,那路不好,所以我对经此一路进城的沿途风貌就不甚了了。转湾田垄。武冈的粮仓。站在大坝上,万倾粮田尽收眼底。大坝对面的城步嫁冲。嫁冲的嫁,只是音而已,具体的写法不详。这个地方,是当地人们上山打柴割草的必经之地。上云山,也可由此上,不过,路较陡。轻舟进发。真美!我们上了以柴油机作动力的小船向威溪冲进发。船上无救生衣,一从广东回来的不会游水的朋友不无担心。此君不会游水,但好下河湖,曾有过牺牲生命的危险情节,故如是。两岸翠绿泼水中。青山之间,夹着一块硕大无比的温润碧玉。水平如镜。在自然的造化面前,一切语言,都是苍白的,不说也罢。山水相依的杰作。远处,层峦叠嶂,山水交融;眼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眼前此等景致,得感谢城步人民。当年,他们为修此水库,离乡背井,武冈境内有不少移民,我们村上就有。朋友告我:武冈如今还有移民局,可不是为了三峡移民,只因为威溪移民。青少年时割草处。当年生产队刹青喂牛,我就在这一带流过汗水。以前要秃得多。如今是山清水秀。一桥飞渡。我们不走运,游船不能再前行了,水位较浅。夏天是丰水季节,以前是没有问题的,游船还可以开进去些。明白了,水库是作为饮用水供应武冈城十几万居民的,无时无刻不在流进千家万户,蓄水能力当然不行。再往前走就是白沙了。右岸这一带曾是我们打柴的地方,真远。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言宋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