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与修养,才是大恶?
图文∕都梁记忆
三十年前读过,现在教过的《将进酒》,总读得有点别扭。那开篇两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两句译成现代文,或通俗文,往往是:
“朋友你没看见?那黄河水如九天倾泻而下,浩浩荡荡奔向大海一去不回头;朋友你没看见?在巍峨显赫的厅堂上,看到明镜中的头发晨昏之间苍白如雪,心中何等悲伤啊”。
这一直是正统的翻译文,没有人提出异议,“教参”也是,查遍网页也是。近一年来教学职业高中书法课,教得有点“黔驴技穷”了,才想起“书法艺术与文学经典一脉相承并驾齐驱”的课题来。练字与吃饭一样,同样的饭菜,赋予了不同的价值内涵,其味道也许不一样。
于是,在反复书写与阅读之后,前前后后竟理出些端倪?
一般人,或一般语文教师只着重教学“万古愁”,这部分。我也曾经如此教学过学生,“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万古愁”指的是什么?也是简单作答“怀才不遇”,因为前面有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现在细想起,我对不起李白。于是以问代教,逐句追问学生:
“第一句中,为何李白不以长江,或其他河流起句说事?”
问这句时一般课堂没反应,便再问一句:
“黄河水与其他河流,水质有什么特别之处?”
“黄河水是黄色的,混浊的……”,学生开始领悟。
“李白喜欢黄河水吗?”
“不喜欢”
“他是希望黄河水一去不返?还是哀叹黄河水会永远这样浑浊下去?”
九曲黄河,黄河九曲,也沉淀不清它的浑浊!
第二句:
“高堂明镜悲白发”,为什么不是低堂明镜悲白发?
“……”
“什么叫高堂?什么叫明镜?”
“高堂是一般人住得起来的房子吗?”
“为什么“高堂”之后多了‘明镜’二字?”
“……”,学生无语,傻傻望着我,呆若木鸡。
告诉你们:高堂就是官府衙门,明镜便是清官。李白的“万古愁”指的是:贪官我不会做,清官我无法做。当“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想彻底幻灭后,最终迁怒于最高统治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是万般无奈的哀嚎。而非磅礴浪漫的胸怀!是看不到半点希望的社会主流,并非慨叹时光之短暂。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此时的李白悲伤绝望之至,比屈原投江稍微好点。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他死的心都有了。
所以,李白这彻头彻尾的“反诗”,一直到今天,无人敢读透!
多少年来,骚人墨客们冒生命之险写出来的“反诗”,一直没能引起统治者反思。而诗者,只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将汉字弄得百转千回,以遮人耳目。他们同时不小心,又充当了统治阶级的温柔杀手。所以,作为诗者的文化人温文尔雅之态,是强权下的媚态。这斯文,受强道追捧,被弱民热衷!想真正理顺社会矛盾,不直接说,不振聋发聩,有用么?
面对高层作恶,如果视而不见是善良,如果缄口不语是修养,那善良和修养便是大恶。善良与修养才是罪恶的温软土壤!
最后要求学生:现在我们书写起《将进酒》来,应该情感丰富了。李白,作为汉文化的重要布道师,他千古内心的隐痛,将陪伴我们一笔一划的书法课作业。我们的作业才不空虚和无聊,今后你们作文,也应该以情感、以故事去承载文字,而非无病呻吟表里不一的空洞之谈。
愿人间在敢言敢说的文化中,日益美好。
2020.5.23于武冈
了解武冈方言文化,关注“都梁记忆”
荣获“武冈市首届教工书法赛”二等奖
《兰亭》作品局部
该作品规格,2000×1000
楷书教你规矩做事
草书教你洒脱处世
都梁记忆:本名黄家冰,字水平,世居武冈南乡,爱好书法与文学,自由撰稿人。命相学判定为火命,所以名字里有冰有水。感谢这火命,燃烧了多余能量,才没能力干更大的好事或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