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未尽话拜年
作者:水云生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 ,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嗨来梅翠花 ,嗨呀海棠花, 送给咋英勇的八呀路军 ......”
这首陕北民歌《拥军秧歌》曾一度全国流行、红极一时。此歌热情奔放、斗志昂扬,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秧歌舞起、锣鼓震天、唢呐声声的边区人民拥军的热烈场景。
在特殊年代,正月的喜气洋洋、多体现在人们翻身做主人的欣喜若狂里。刚刚推翻三座大山的全国人民,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里,都能感受到欣欣向荣的生活气息。尤其在举国同庆的传统佳节,人们哼着欢快的《拥军秧歌》,欢呼雀跃互相拜年,无疑成为有史以来的人间佳话。
童年记忆中,正月里拜年,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儿。
大年初一日拜年是不出村子的。
上午,新元伊始,八九点钟的太阳金光四射,到处鞭炮阵阵,人们个个精神抖擞、喜形于色。虽春寒料峭、或银装素裹,无论村间小道如何泥泞不堪,却阻挡不了人们踏上拜年的快乐之旅。
村子里的长辈们多在家等待晚辈们的光临,男主人忙着散烟、尽捡“好话”相赠;女主人们则乐呵呵斟茶、往孩子口袋里塞糖果瓜子等。年轻的大男人们、一边悠闲的嗑着瓜子、抽着香烟,一边挨家挨户为长辈们送上新年祝福。
而我等堂兄弟姐妹一干孩童十余人则是路长路短,一个个如同撒野的小鹿,叽叽喳喳尾随着大人们,有的背着书包,有的提着福袋,或打着雪仗、或做掩耳状躲着爆竹。在村子里走一遭,小伙伴们个个口袋“涨翻”,除了瓜子、花生,最撑袋子的非烧饼莫属。
回到家,大家会将所有口袋里的“战果”一一翻将出来,数数谁的烧饼数最多则为荣耀之主。我们会珍藏这些“战果”,直到开学,还有人会拿到学校去炫耀一番。
下午,大人们多半围炉打牌,有的“挖窖”(方言,意指睡觉)。小伙伴们也有牌局,围着簸箕玩“五十Q”、“红A”、“解放台湾”等扑克游戏,赌注多为烧饼和贴纸胡子。
初二、初三日必去外婆家拜年。
“噼里啪啦放炮仗,来呱拜年咖(客),嘭、嘭、嘭,来呱郎霸公(女婿)。”
女婿携妻儿给岳父岳母拜年是一件隆重的事,父亲要挑一担“糖包包”带我和妹妹翻山越岭,去给外公外婆拜年,风雨无阻。
离进外婆家槽门一二里,隔七八步、父亲就点一支大炮抛上半空报信,屋里的外公外婆闻声出门张望,确认是自家的女儿女婿一家人来了,则马上回堂屋点上神龛上的油灯,然后遣舅舅前来迎接。二姨、小姨全家早就约好,同时来娘家拜年。这一天,是外婆家三姐妹大团圆的节日,不亚于外公外婆的生日庆典。
给岳父母大人拜年,也无需仪式,人来齐了便成。有道是:“岳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一句问候、两句祝福,岳父母就奉若嘉宾,心里如同喝了蜜糖般乐滋滋的,忙的团团转也是笑容满面,端出油茶、甜酒、米花、烫皮等美食精心侍候着这一大屋子“拜年咖”。
三姐妹、三连襟兄弟相聚,无比亲热,互相嘘寒问暖、互道新年祝福。我们这些表兄表弟、表姊表妹更是闹做一团,嘻嘻哈哈,追追打打,时有破涕为笑者,好不热闹。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吃的酒足饭饱,大家开动“大部队”,又挨家挨户去给同姓的长辈们一一拜年,往往此时,便是外公外婆最为荣耀和幸福的时刻。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为的就是看到所有儿女个个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相聚在一起给家族里的长辈们拜年,这样他们脸上有光,活着就越发有滋味了。
通常要在外婆家住上一晚才能回家或去其他地方拜年。这样的夜晚,全家人围炉夜话,吃着外婆做的高粱粑粑、甜酒汤圆、腊肠血饼,不知不觉已是半夜,头鸡打鸣了才去睡着......
“拜年拜到初七八,才算个拜年咖”。拜年的路上,不捉几个“团鱼”(意为山路稀烂打滑摔跤,屁股上沾满泥巴)也不像个拜年咖。这话是说给我们小屁孩子听的,仿佛唯有屁股上贴上两块泥巴团团,才足以证明给外公外婆拜年的诚心诚意,就好比外公裤脚卷子上不渐满泥水,不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农民。
我家离外婆家十五六里,山路七拐八弯,新春多雨雪冰冻,拜年的人络绎不绝,道路总是泥泞不堪。我和妹妹是双胞胎,父母带年幼的我们去外婆家拜年,总是让我们坐在父亲挑的箩筐里。六七岁后,虽然我们分别拥有一双小小的深桶靴子,但去外婆家的拜年路上,总还难免是要“捉团鱼”的。唯有在这条去往外婆家的路上捉了“团鱼”,母亲非但不责骂我们,反而会哈哈大笑一阵。因此这条人生中最长最艰难的一段山路,也是我们一家四口的快乐和幸福之路。
今天,外婆外公早已作古,父母亲、舅舅也都不在了,我们无须再走这一段崎岖山路,却仍然奢望再去捉一回快乐的“团鱼”。
在外婆家拜年的傍晚,耍龙灯的队伍挨家挨户来闹春,最为热闹。那年代,春节里闲下来的年轻人多,一个家族举灯两条或四条,那是轻而易举,另有形态逼真的蟹兵虾将、十二生肖、天蓬元帅、齐天大圣等花灯、鼓乐队前呼后拥,足有上百余人,浩浩荡荡,锣鼓喧天,鞭炮声接连不断,所有村子里的人们无不兴高采烈,俨然一个歌舞升平的世外“宫廷”,鸡犬也随之欢欣跳跃。
不禁又哼起快乐童年观龙灯时唱的歌谣,仿佛又回到三十年前的乡下:
龙在山,龙在云,修道成仙霞满天。
龙在水,龙出洞,变化多端声势威。
龙到院,龙到家,喜气盈门福寿添。
龙过江,龙归海,海水沸腾五谷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