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80年进武冈八中,1983年5月离开学校。回首往事,在那个我认为是说不清的地方,留下了太多太多,有欢笑,有泪水,有喜悦,有失落,有着我此生无法忘记的东西。
做梦也没想到会与八中有缘,一则:八中离我家远,二则:当时城西中学就有高中,我的哥哥姐姐都在城西中学读,对我来说,城西中学的知名度高;出于好奇,当时我非常高兴,八中虽然比不上武冈城里的高中,但农村出生的我,对它确实有着几分神秘。刚入学,像换了天地,自由度变大了,处处觉得新鲜。由于小学、初中在村里上,教室都是老房子,课桌也是七拼八揍的。进了八中,看到宽敞明亮的教室,课桌比小学要好,尤其欣喜的是用上了电灯,不再是煤油灯,校园的路面洁净,一下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的世界。印象最深的是校园内的柑橘树,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靠食堂一侧,是一口大井,旁边是我们的冲凉房,尤其在夏天,是我们的最好出去。高大的柑橘树被我们修剪的齐齐整整,镶嵌在教室和教室之间,一年四季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清晨,我们常常在校园内看书、在操坪后面的小山上背书,各种小鸟在树枝间飞来飞去。待到收橘子时,学校也会给学生分两斤,有的同学舍不得吃,星期天带回家孝敬父母。冬天,班主任把我们带到果园里,教我们修剪、施肥、浇水。
那时的学生生活非常艰苦。每人每月从家里拿30斤大米,3块5毛的伙食费,菜:一部分是我们在学校的空地上种的,还有一部分是学校用手扶拖拉机从武冈城里调的。那时,就是吃不饱,每月虽然是3块5毛的伙食,但对我们家却是一笔不少的开支。记得83年,为了付生活费,家里将三只鸭卖了。吃饭,四个人一个桌子,共分一大盆饭,记不太清,大概每天两餐,早晨在八点左右,晚餐大概5点。蔬菜跟季节吃,反正总是捡最便宜的。我记得吃的最多的是冬瓜。所谓肉,能闻其味,难见其形。每人没有几片,只有运气好的同学才能摊上。最头痛的是分菜,怕分的不均,只好先给别人,最后轮到自己,往往只剩些汤,虽说生活艰苦,但对我来说,与下地种田相比,算是享福了。每到星期天,大家都有回家的习惯,回到家父母往往会做点好吃的,改善一下生活;回校时顺便带些红薯,填一下肚子。
吃的差,住的也不好。我们睡在礼堂上面的房子里。房内用木板搭成床,我们称之为连席铺,全班挤在床铺上。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有的同学拿着手电在前头照着路,其他人跟在后面。碰上下雨天,天黑路滑,就麻烦了。天气暖和的时候,也不好过,总有蚊子;到冬天,没有什么取暖,被褥也少,的确很苦,睡在门口铺位的同学,更是遭罪,夜里总有人上厕所,厕所离房子二十来米,不停地开关门,冷不冷可想而知。
毕业的那一年更是心酸和痛苦,在那时,不是你拿到高中毕业证就可以参加高考,能否参加高考,还得看你预选能否过关。说起来也很有意思,你是全班第一,也不一定有资格参加高考。大家先要参加预选,预选有名额的分配,以武冈八中为例,上一年高考考上一个学生,下一届就能有大概10个参加高考的名额。我毕业的那一年,上一届剃了光头,自然我们就倒霉,好不容易分配了12个名额,文科班4个,理科班8个,其中预选上的全部是复科生。我是毕业后的第二年在武冈二中旁边的农机学校复课才拿到参加高考的资格。
回想这些,我终生难忘,现在回想起来,也有一种难言的滋味。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全全/球球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