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真惊讶,在这北方夏季的早晨居然能看到麻雀!
虽然是早晨,天气也还是比较炎热,本该休息日,但王经理有事回家了,要我替他值班。固然是讨厌这天气,碍于情面我还是不得不迈着懒散、无精打采的步子去替他值班。就在快到办公室的时候,忽然觉得眼前一个小黑影一闪而过,它是那么的轻快,动作时那么的轻盈。定眼一看,这不就是差不多二十几年没见过的小麻雀吗?这还是一只小雏鸟,嘴边还带着黄色,可能是刚学会飞翔,所以它喜欢飞,如同刚学会驾照的人,见了车就想开一般。只见小麻雀一会迎风飞舞,一会停顿空中,它停顿在空中的姿态如同一只小小的风筝,煞是美妙绝伦。一会它又俯冲下来,落在树枝,喳喳叫欢。树上的小昆虫被它惊起,仓皇而逃。小麻雀快如闪电,随身而至,来不及看清楚它的动作,在它落地的时候,嘴里已然多了一只小虫子。
是的,这就是小麻雀,童年记忆里最多的就是麻雀。
与我的印象中,应该是分田到户落实责任制的时候,那时连电影还没有,也就是拿个幻灯片在白色的墙上,能看到几个影子罢了,当然声音还是有的。
那时的农村,一到稻子即将成熟的季节,麻雀成灾,成群的麻雀盘旋与天空,能一下子遮住肉眼所能看到的天空。人们把麻雀当成了“四害”中的一害。他们与其认为麻雀扑向稻田的时候是偷食谷子,不会认为麻雀是扑食害虫。当然,以我们今日的眼光来看,那时的稻田因为缺少农药,导致虫子满田,固然麻雀是害虫的天敌,但它决然不会只在稻田扑捉害虫,也会吃一些稻子,而稻子是农民的命,所以他们恨麻雀,在稻田里弄稻草人吓麻雀、要小孩在田埂上边敲脸盆边跑来跑去吓麻雀、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在稻田里开始撒农药,麻雀开始大批的死亡,慢慢的、慢慢的、我们在成长,麻雀却消亡了。
我之所以对麻雀的印象如此之深,并不是因为这些原因。
刚开始,我也是端着饭碗坐在晒谷场上赶麻雀,大人回家了,麻雀欺侮小孩似地,呼啦一片直落而下,刚开始时,我也会纵身而起,喔喝大喊吓走麻雀。后来随着小孩玩法多了,我拥有了值得自豪的弹弓,并且把小孩玩的弹弓演变成可以用石子打的弹弓,其杀伤力可想而知,我当然不会用这去伤害我的伙伴。看吧,麻雀又来了,地上黑压压的一片,我悄悄的,不露声色的装好石子,屏住呼吸,把弹弓的弦拉紧,眯着眼睛瞄准了,随着手一松,“嗖”的一声过后,紧接着是“啪”的一响,麻雀受惊,群起而飞,只见地上总会有一只倒霉的麻雀仰头朝上,两只小腿急剧的蹬几下,就气绝身亡。如此这般,几个小孩把猎获的战利品收集到一起,把毛拔光,开膛破肚、清洗一番之后,回家用纸包点食盐来,把麻雀擦点食盐,然后用湿透的白纸包好,生一堆火,完了,把包好湿纸的麻雀埋在火里面,当湿纸烤干后,一股浓浓的香味已是扑鼻、令人垂涎,大伙急不可耐,也不怕肉烫手,也不怕手脏了,你撕一块,我抢一块,吃得精精有味,这样的烧烤大概是有生以来最有味的了。
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就是活捉麻雀了,在秋天,地里庄稼少了,麻雀的食物少了,此时是最好的活捉麻雀的机会,在空地上支一个米筛,用绳子系好,把米筛前撒一些秕谷,人远远的躲在后面,饿极了的麻雀左顾右盼之后,以为确实没有危险了,迅速冲向米筛地下的秕谷,只要将绳子一拉,米筛倒下必有所获,自然是免不了一顿野餐烧烤了…………
“吱”的一声,麻雀突然飞走了,原来是有同事过来了,小麻雀被惊走了,我慌忙拿出手机,想拍下这幼小的精灵,可它已飞走了。
我不能为曾经馋食过麻雀的行为而忏悔,但我真希望这幼小的生灵能永远翱翔与天空,生生不息。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爱上红酒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