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杠甫为何多次梦见难中的李白

杠甫为何多次梦见难中的李白

寸草春晖_YY15b 2017-09-06 16:04
? 李白,<701--763>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二十五岁入长安求取功名,天宝三年<741>奉诏为供奉翰林.因与当政者不合,被赐金放还,于是再次漫游各地,安史之乱期间,应永王李磷之聘入佐幕府,永王为肃宗所杀,李白因受牵连,被流放夜郎.流放途中遇赦东归,寓居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代宗宝应二年病逝.现存诗九百多首.李白和杜甫并称唐朝大诗人,他的诗歌各体俱佳,而其中又以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最为擅长,诗风飘逸豪放.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家庭.他青少年时期度过'读书破万卷'的生活,并南游吴越,北游齐赵结识了李白,高适等诗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在洛阳应进士不第.天宝五年,他至长安,时值李林甫斥天下士,,第二次应'制单'又失败.天宝十年,他给唐玄宗献<<三大礼赋>>,直到天宝十四年,才获得右卫率府霄曹参军之小官.这年冬安史之乱爆发,经过流亡,被俘,出逃,只身来到唐肃宗驻地凤翔.任左拾遗,不久因上书营救被罢相房棺,触怒肃宗,被贬为华洲司功参军.乾元二年秋,弃官往秦州,再经同谷入蜀,卜居成都草堂.代宗宝应元年,蜀中军阀混战,又流亡到梓州和阆州,.广德二年,,重回草堂,被严武表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辞去.大历三年携家出蜀,飘泊于岳州,潭州,衡州一带.大历五年,病死于湖南湘中与他相依数年的破船上. 杜甫一生坎坷,动乱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民众的疾苦有切肤之感,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地结合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思想深厚,境界开阔,被后世誉为'诗史',在诗艺上他兼备众体,形成'沉郁浑厚'的独特风格,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 李杜同为唐朝伟大诗人,一样的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对下层人民有着较多的接触,虽然两人的诗风迥然不同,但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一致的.有异曲同工之称.在那种交通,信息极为闭塞的时代,他们很少有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友谊只能建立在诗歌创作之上.相互在对对方的诗歌赞许欣赏的基础上完善的.虽然他们各在天涯海角,他们却同在关注对方的命运. 唐肃宗至德元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磷的幕府被捕入狱,后保释出狱,于乾元元年春天流放夜郎,后至巫山在第二年春夏之交遇赦放还.此时杜甫客居秦州,只知李白流放不知遇赦.杜甫对这位诗友天涯 苦忆,积想成梦.故作'梦李白'诗二首,表达了对友人悲苦命运的深切关怀,对那些迫害李白的恶势力进行了有力的鞭鞑. <<梦李白>>之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边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诗的开篇,即以'死别'和'生别'对比,极言生别比死别还痛苦.因为死别仅'吞声'一哭,痛苦自了;而生别而使人'常恻恻'久思不断.特别是友人遭人生之大不幸,被'逐客''江南瘴疬地',又长久无消息,相寺之苦更是与日俱增.接着,写梦忆李白.但诗人不说自己做梦,而是说李白明白'我'对他的'长相忆'主动入梦,这种逆转些法,更衬托出他们二人知之甚深友谊笃厚.'君之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些诗人恍惚之感:你在流放之中,怎么有了'羽翼'来到我身边呢?'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莫非你真的死了,眼前的你不是生者之魂!唉,真是路远难测啊!先些写见面之喜,转而生疑,疑而生深深的忧虑和恐惧.逼真地展现了诗人的梦幻心理,同时折射出对李白的无限思虑.! '婚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写诗人梦中对李白的关切:你来时要穿越南方青葱的枫树林,归去时又要跨越黑沉沉的万里边塞真是难得你的一片神情啊!'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残月满屋,诗人梦醒,仍觉李白憔悴容颜依在.'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写诗人对例白的告诫与祝愿:长江水深浪阔,中多蛟龙,但愿李白的魂魄能安然归去,不要被蛟龙攫去,这里喻李白不要再被恶人残害. 这边首诗先叙梦前李白的流放;次叙梦中相见,忽疑其是,忽疑其非,紧扣'梦'字,扑朔迷离;再写梦后的叮嘱,情深意切,至情至义,感人肺腑. 之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捎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此诗紧接前诗,前四句写三夜频梦李白.开篇以比兴领起:'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浮云可见,而油子不见.由此引出'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说明诗人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何等深厚!'告归'以下六句,写梦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每当辞别之时,李白总是局部利益不安,不愿离去,并且再三苦苦诉说:来一趟不易啊!江湖上风波险恶,我真怕沉船坠水呢!他出门离去,总是捎着头上的白发,仿佛是为辜负平生壮志而怅恨.六句中一二两句写不愿'告归',依依不舍的神态;第三四句写李白'恐失坠'的内心独白,写他忧路险.伤坎坷的苦情;五六句写他出门时的动作,展现他壮志未酬的悠悠心事.真是形可见,声可闻情可触,李白枯槁惨淡之状历历在目,令人潸然泪下. '冠盖'以下六句,是写梦醒后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长安城里到处是高冠华盖的达官权贵,唯有李白这样一个大诗人'独憔悴'.困顿不堪,无路可走,甚至在'将老'之时,被放逐夜郎,连自由也失掉了!这哪里有'天网恢恢'之事,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对恶势力强烈愤恨!'千秋万世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诗才尽管能享千古盛名,他的诗能与日月同辉,但生前遭遇如此凄惨,'身后'寂寞无知,又有何用呢? 此诗与前诗呼应.前诗以'死别'发端此诗以'身后'作结,浑然一体.前诗写初梦,此诗写频梦;前诗写疑幻疑真,此诗写形象清晰;前诗重在对李白当时处境的关注;此诗则表现对他生平遭遇的同情;前诗忧惧之情独为李白而发;此诗不平之意兼含诗人的感慨.同为梦李白,题材相同,而表现不一,足见诗人高超的诗艺同时又表达了人间至真至诚之情.古今多见文人相倾.读李杜,当觉愧疚也. 为什么两位划时代的诗圣会那么情深意厚?除了他们同病相怜之外,更多的是互惜英才他们的诗歌所反映的境界相同.他们都不满官场的尔虞我诈的腐败现象. 再看看我们今天的文人,相互嫉妒者多,相互攻击者多.有几人能承认别人的长处?你说我低俗,我说你没有文化底縕,很少有人去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在此我真情希望文人们,要象李杜那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做御用文人,多多关心人民的疾苦...... ? ?
阅读 9304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