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革命大串联琐忆之一——往事如烟、世事如棋、岁月如歌、人生如戏代自传部分之八
文化革命大串联琐忆之一
——往事如烟、世事如棋、岁月如歌、人生如戏代自传部分之八
我们即将高中毕业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1966年5月16日,毛泽东的《我的第一张大字报》公布了,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个信号,学校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刚开始的时候宣布停课三天,接着又宣布停课一个星期,从那以后就再也无法上课,完全“停课闹革命”了。紧接着,在全国范围内,从上至下,各个单位都出现了大字报,有把矛头指向上级领导的,有把矛头指向本单位领导的,也有把矛头指向老师的。不管情况如何,至今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我没有贴过一个老师的大字报,没有任何“打、砸、抢、抄”的行为。
1966年的10月下旬,全国的学生红卫兵响应当时党中央的号召开始进行革命大串联。我们八位同学组成一个“红卫兵徒步长征串联队”,11月8日,经过当时的中共武冈县委文革办公室批准并开具了介绍信。几天后,我们穿着定制的“绿色的军装”,背着背包,挎上水壶、挎包,系上腰带,由一大个子扛着一面印有“红卫兵徒步长征串联队”几个黄色大字的红旗在前面引路,这面红旗的上方还印着“湖南省武冈县第二中学”一行黄色的字,真的可以说是雄赳赳、气昂昂地从武冈二中出发了。第一天走了八十多里路,大家在邓家铺区龙从公社的一个刘姓同学家里住宿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们就又踏上了征程。天,下着毛毛细雨,路,也有点滑,可我们依然兴致勃勃地行走在泥泞的路上。途经隆回县城桃花坪后,我们仍不觉疲倦、继续前行,同样是日行八十多里路,走到邵阳县的岩口铺公社的“红卫兵接待站”,我们住了下来。当时,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各个地方的人民公社所在地都设有“红卫兵接待站”。基本上是全国各地统一的,每个红卫兵只需交一角钱、三两粮票,就可以吃到当时一般标准的饭菜,早餐吃稀饭馒头,只需交三分钱、一两粮票。
我们知道外面都有接待站以后,就把自己背的棉被通过邮局寄回家里去了,于是,又是轻装上阵继续往前走,一般来说,我们保持日行七十到八十里路的“行军速度”。就这样,我们先后去过双峰、湘乡、湘潭市、韶山冲、长沙市。在长沙,我们游了岳麓山,参观了毛泽东的母校长沙师范学校、橘子洲头以及湖南大学、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现为湖南师大)。每走到一个我们决定住宿的地方时,其余同学就原地休息,联系吃饭住宿的事情就落在了我的身上,我也不觉得辛苦,倒还觉得是锻炼自己增强自己接洽能力和替同学办事的机会。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只参观风景名胜和革命纪念地,从不去声援或加入各地的所谓大字报、大批判等等活动。
到了长沙以后,我们得知了一个好消息,政府考虑到我们红卫兵徒步串联辛苦,可以凭介绍信到各个接待站办理免费坐火车的返程票。于是,我们就搞了开往广州的那一次快车在株洲转车的返回邵阳的火车票,坐上了那趟火车。到了株洲,八个同学中有四个下车转车回家了,剩下的我们四个没有下车,眼睛一眯,迷迷糊湖地就到了广州。下了火车,只见火车站的出站口查票查得很严很严,还有腰挎手枪的警察站在那里。那时候警察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是很神圣威严的,我们知道自己肯定不能从出站口出去。
正在踌躇之中,我们当中的一个同学灵机一动,在站台上买了一条较小的甘蔗,将那面“红卫兵徒步长征串联队”的红旗穿起来扛在肩上,顿时,我们几个人的眼里都放出了光芒!我们心领神会,不用喊口令地排好队,沿着铁轨大大方方地走出了火车站,我们成功了!
从那以后,我们搞返程火车票时首先要考虑能去我们下一个预定目的地的那趟火车,我们用这同样的乘车方式,按照我们事先计划的行踪,先后获得机会去过上海、杭州、苏州、桂林、贵阳、遵义、重庆、武汉、天津、北京、南昌等地。每到一个地方,我们住上三五几天或一个星期,参观一下风景名胜、纪念馆和一些较有名气的高校就离开,住得较久的是广州、上海、杭州,一般都住了半个来月,在上海住得最久,住了一个把月。
(选自本人200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薪火集》-代自传部分“往事如烟、世事如棋、岁月如歌、人生如戏”)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钟文晖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