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说“官”
很小的时候我稍微知道“官”的一些含义,“官越大,越和气,能力越强;反之,官越小,派头越大,越整老百姓”。稍大一点,我知道“忠臣的官老百姓喜欢仰慕,奸臣的官老百姓憎恨唾骂”;“忠臣不得好死,奸臣不得好报;要做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得忠臣做”。后来,我懂得老百姓为什么把官叫作“父母官”或“官老爷”,老百姓中流传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谚语。再后来,我读古书时,知道唐代屡遭贬谪的“八司马”之一的柳宗元,在他的《送宁国范明府诗序》中提出了“吏者人役也”的主张。他这里的“吏”,就是说官吏,“役”就是仆役、仆人,他这里的“人”讲的就是人民,柳宗元的意思就是说“官是人民的公仆”。
薛存义是柳宗元的同乡,曾经在永州零陵做县官,离职升迁时,柳宗元写了《送薛存义序》送他。在此文中,柳宗元进一步解释了“公仆”的含义:“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亊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亊,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们都知道当官的职责是什么吗?要知道,官吏是老百姓的仆役,而决非是奴役人民的人。凡是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百姓,每人交出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用来雇佣官吏,让官吏来为老百姓主持公道,为民做主办事情。可是,那些官员拿老百姓的银子却办亊马虎偷懒,更有甚者,有的官员还向老百姓盘剥盗窃。假若老百姓雇了一个佣人在家里,佣人挣了佣金却消极怠惰,不仅如此,佣人还要盗窃雇主家里的财物,雇主一定大怒而把佣人赶出家门。跟这件亊相比,人民却不敢对官员表示出愤怒,也不敢惩罚这些当官的,更不用说把官员赶走。为什么呢?因为彼此权势地位不同。当然,两回事的道理是相同的,可老百姓怎么办呢?!
实际上,官吏是老百姓花钱雇佣的,官俸是百姓的血汗而非朝廷的银子。官吏如果占着茅坑不拉屎,不为老百姓公平办事,迟早会被老百姓唾弃,官逼民反嘛!这可是历史的古训。可是我们的官员中,竟不乏有人高高在上当老爷,老百姓去办亊,简直难于上青天。有的人,官不大,架子不小;有的人,为官一任,搜刮一方,中饱私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的人,一朝权在手,妻子、儿子、房子、车子、票子五子登科一把抓;更有甚者,还要兼顾到他的三姑九姨、二奶三奶的切身利益;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老百姓的顺口溜这么说:“八点上班九点到,一杯开水一张报”。“一请就到,一喝就高,一捧就傲,一求就敲,一给就捞,一累就叫,一查就倒”。“提拔靠政绩?哄人的;发财靠工资?骗人的”。“袋中有文凭,对上能摆平,对下能铲平,道德没水平,金库能填平,左手持酒瓶,右手拿药瓶,家里有醋瓶,外面有花瓶”!“喝酒像喝汤,此人是工商;喝酒不用劝,工作在法院;八两都不醉,这人是国税”。等等。
看来,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柳宗元就提出的“公仆论”,到而今,依然还有重提之必要!身在各级各个岗位上的官员啊,老百姓想时刻提醒你,你头上的乌纱帽、你手中的权力、你家中的钱财,都是人民给的,人民才是你的衣食父母啊!要知道,如果没有老百姓的纳税钱,你吃啥?你可要真正为老百姓办事哦!这样,才真正的对得起“公仆”的称号!真正的对得起天地良心!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钟文晖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