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卢生,侯生二人,领了王命,辞别帝京,寻找仙药。也不知走了多少千山万水,磨损了多少竹杖芒鞋,这一日来到一个地方,只见三面环山,一条河流处处浅滩,发源于山麓,蜿蜒向北流去。
当是时,远远望去,云雾缭绕遮住主峰一带,卢侯二人取舆图辨识,原来此处是69福地,乃道家典藏所记载72形胜之一,地处边陲,鲜有人来。自古名山,高人占尽,比如:那天下捷径终南山,不知有多少名门散修,扎根其间,资源虽然丰富,奈何僧多肉少。
二人在这边陲之地寻得这一处名胜,不觉心头一喜,乃举步向云山深处,愈行愈深,因为常年人迹罕至的缘故,道路也愈来愈艰难,也不是没有收获,但见古树参天,古藤绕树,悬崖峭壁,多长异草。经过一处峡谷的时候,发觉此山谷遍生幽兰,芳香四溢,真乃仙家福地也。
二人继续沿着山溪一路上行,终于来到溪水的发源地,乃是接近山顶的一处平地,约10余亩,有一水潭涌出泉水,溪水发源于此,此平地四周,数峰耸立环抱,宛如莲花状。
卢生微微颔首,对侯生说:“此乃藏风聚气之所,灵气凝而不散,正是结庐修炼的好地方。”侯生很是赞同,于是二人在此停留下来,伐木取石,建成一草庐,开始修行之路。当然,二人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要为君王炼制仙药,而如此原始的地方,更容易找到炼制仙药所需要的材料。
山中无日月,寒尽不知年。自从二人告知皇帝在此炼制仙药,皇帝派出问讯的使者已经来了3次。二人也从使者口中得知,另一支去海上寻访仙药的队伍自出海后,至今杳无音信,也不知找到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没有?只是相比浩浩荡荡的海上寻仙,卢侯二人就显得有点那么寂寞渺小了。
修仙之人,清心寡欲,倒不在意这些红尘俗事。水是好水,昔年有大冶韩欧子在此铸剑,传说剑成化蛟而去。二人常年在山林丛中穿梭寻觅,也收集了不少奇花异草,奇珍异果。这一日,准备停当,二人决定开炉炼丹,一连炼了七七四十九日,丹炉开始呈现异象,有紫气环绕,药香盈谷。
二人遂伏地向天地祷告曰:“卢侯,练气士也,今诚心向天地祷告,惟愿丹成,惟愿丹成,呜乎!”祷告完毕,二人打开炉盖,一股白气冲出,扶摇直上,没入天际,但见一粒白中透金的丹药静静地躺在丹炉底,大如鸡卵。
二人相视大喜,侯生感叹道:“不枉山中十年啊,终于丹成,此番对君王终于有交代了。”
卢生沉吟不语,只是盯着那丹药看,怎么也觉得这丹药不凡,其品质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应该是得天地灵气的缘故。卢生也感叹道:“我辈修道之人,何必贪恋红尘富贵,何必为俗事牵挂。我观此丹药不凡,正可以成就你我的大道啊。”
侯生一惊,思索片刻,拍手赞同道:“正该如此,正该如此。”
侯生又道:“此峰顶最高处,有一天生石桥,战战兢兢,寻常人上不得这石桥,我们何不在那里服食灵药,霞举飞升?”
卢生大赞:“甚妙!”
择一黄道吉日,二人沐浴洁身,峨冠博带,相携来到天生石桥处,但见云海翻涌,在初日的照耀下,染了一层金光。二人将丹药剖成两半,一人吞下一半。片刻功夫,云从脚起,冉冉上升,来到天生石桥的顶端,二人驻足立于石桥上,山风吹来,衣袂飘飘,果然仙风道骨,仪态非凡。
卢生雅兴大发,对侯生道:“今我二人大道得成,临别当有赠言,此诗乃后世与你我有缘之人所做,借来一用,以待有缘。”
于是大手一挥,草庐墙壁上出现了一首诗,曰:
九天灵气接此峰,
云霞蒸腾耀星海。
君王使者行不得,
丹成空留飞升台。
凡尘千年如走马,
樵夫日日漫斫柴。
还就涧水煮白石,
秦人故道我归来。
侯生也大手一挥,道:“故道可留,草庐不可现于凡尘。千年之后,当有人来此,自可寻得门户进入,如何?”
二人哈哈大笑,划破长空,不知所踪。
......
千年之后,韩生者,宝庆府都梁人也,一日见那云山峰顶,白云千变万化,遂掷掉手中书卷,感叹道:“我见青山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久入山去,亦不知所踪。
后有入山游客,见一凉亭柱上题有一诗,虽有些岁月,倒也依稀可辨,遂记录下来,疑似韩生所作。诗曰:
前世铸剑今炼银,
辗转人间数十轮,
只因红尘根未尽,
不识云山方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