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恢复洞庭中学校名一事致领导同志的一封信
领导同志:你好!
我们代表武冈在北京学子、洞庭中学——武冈二中的老校友, 再次就请求催办关于恢复洞庭中学校名一事,陈述如下:
1997年9月,遍布全国各地的洞庭(包括二中)同学校友,曾联名致信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领导同志及书记校长等,建议武冈二中恢复洞庭中学的校名。在那封信上署名的有北京、长沙、南京、武汉、广州、辽宁、江西、重庆、黑龙江、内蒙古、河南、昆明、新疆、台北、新宁、洞口、隆回、邵阳、娄底等二十多个洞庭、二中校友,时至今日,该信发出已历十二个春秋,中间虽屡经多方口号头呼吁,始终未能获佳音。我们时时牵挂着关系武冈的这件大事。
众所周知,洞庭中学与爱国将领李明灏将军、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是密不可分的。正是70年前,李将军亲自创办了洞庭中学。后来,抗战胜利,二分校撤离武冈时,二分校又将其总部所在地法相岩移交给了洞庭中学作为校址。这种紧密相连 的历史渊源及其深远意义,就是武冈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近闻武冈正在积极申报将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作为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大好事。 我们认为,洞庭中学恰是这文物中的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武冈二中恢复洞庭中学校名后,武冈这一凸显爱国主义精神的、值得倍加珍惜的文物,才得以完整的充实,才具有对内凝聚力的对外交往的更大引力。
我们坚信,武冈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领导同志及二中领导同志,一定会以更深邃的眼力,更广阔的视野,高瞻远瞩, 明察武冈历史,关注武冈 未来,鼎力催办和办理恢复洞庭中学校这一大事。
现在武冈二中,座落在二分校移交给洞庭中学的原校址,唱的是洞庭中学的原校歌,在学风上继承和发扬了洞庭中学固有传统,凡此种种,充分说明二中与洞庭实在是一脉相承紧密衔接。因此,恢复洞庭中学校名又有什么不可逾趣的障碍呢?我们认为,不但不应有障碍,而且是顺理成章,顺水推舟的事。因此,我们同样坚信:恢复洞庭校名这件大事,一定会得到高的各级领导、二中各位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出于对家乡的无限关爱,对武冈未能经济文化发展的满怀热忱,我们特此再次奉函,恳请领导同志鼎力催办,尽快恢复洞庭中学校名。
谨此奉达,并致
敬礼!
徐庄(洞庭中学高二班毕业,原文化部电影局局长)
许英(洞庭中学高三班毕业,原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
唐作藩(洞庭中学高四班毕业,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程育才(洞庭中学高四班毕业,北京国棉纺织专家)
彭先初(洞庭中学高五班毕业,教育部原《神州学人》副部编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授)
丁汉章(洞庭中学高十一班毕业,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2009年9月28日于北京
联系人:
许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华园二里二区56楼 A —1004号
彭先初:北京市广外大街305号二区蝶翠华庭7号楼1 5 C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都梁乡士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