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在省道S219晏田乡蕉林村东洋湾,四周群山包围,中有良田,山塘散落其间,低处小河潺潺。去外婆家路程大约十余里,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往黄沙冲方向走,经老屋村林场,过土地堂,再过塘上,此路山路多,要在树林里穿梭,路是黄土地夹着沙土;一条是往老屋村方向走,过东庄,到德江,走省道S219,再过管子山,此路以田野为主,泥路多。
小时候,我的家乡山地少,家里生活用柴以山上蕨类为主。时间久了,四周的山地光秃秃。没办法,只能去远一点的地方砍柴。周末,我和邻居陈小毛去外婆家一个叫土地堂的地方砍柴成了最好的选择。
土地堂地处头堂乡和晏田乡交界处。土地堂的东边是塘上和新屋里,西边是老屋村的山岭。因为交界处,山上的树木很少人来管。母亲说,家里没柴烧,星期天可以去土地堂砍柴。砍完柴后,将柴藏到石头隐蔽处,中午就去外婆家吃饭。
吃了早饭,赶紧磨刀,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刀不快,砍起柴来费劲,半天砍不断一根树枝。刀磨好了,我拿着芊担叫上小毛出发。
这是一条山冲,山风拂来,全身凉飕飕的,脚步变得格外轻快。如此这般,不像是去砍柴,倒是像去旅游了。路旁有一条小溪,鱿鱼和“红翅婆”(一种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走在路上,新鲜空气扑鼻而来。人越走越清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人少的地方,用刀子敲到着芊担,发出“梆梆梆”的声响,这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如一首动听的歌谣。
山路在延伸,从石板路到沙石路,从沙石路到青苔山路,走过土桥上,来到黄沙冲大院子,右转往蕉林方向。远望,葱郁的树林,连绵的群山。路旁是田野,禾叶上沾满了露水,金色的阳光斜射过来,那朝阳漫过岭尖,穿过树林。大地被光芒笼罩着,一片金灿灿。看罢此景,行路的心情更加舒畅了,我们加紧步伐,力争早到砍柴的地方。
树林里,有一座林场,叫老屋冲林场。山上种了大片杉树,属于经济林场。过了林场很快就到了土地堂。入口处,几棵柏树迎着风,迎着我们的到来。我们坐在树下的石头上歇息了会儿。这里,种植着大片红薯,之前是种过玉米。没有收割完的玉米杆屹立风中,犹如守护土地的哨兵。来的时候,母亲说,不要去杉树山上砍柴,那是新屋的,会罚款的,你去种红薯中间的那些石头山上砍,那里有柴的。
我们选择柴多的地方。这么老远来,一定要选经烧的枝条类的柴,茅草就不要了。山里人家山多柴多,一般不要这些柴了。对于我们少柴的地方人来说,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我们努力的砍柴,从这个石缝里跳到那个石缝里,从这块石头上来到那块石头上,砍好堆在一起,这里一小堆,那里一小堆,然后搬过来成一大堆,找几根荆条织好捆起来。为了稳妥,上下都要捆,因为路途远,不捆好容易散开。
朝阳是最猛的了。我们忙碌了一个小时左右,十来点钟的时候就完成了砍柴任务。去外婆家有一段距离,要下一个陡坡。砍好的柴窑放好藏好,被人挑走是件可惜的事。芊担和柴不能放在一起,否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当然,这么远来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要珍惜啊。
小毛原来是去他姐夫的姐姐家吃饭的,碰巧那天不在家。外婆很热情,就邀请他一起来吃。外婆看到我这么远砍柴,既高兴又痛惜。刚坐下来,问长问短的,累了吧,辛苦了,外婆给你做好吃的。我坐在灶门前帮外婆烧火,外公还没回家,舅舅他们也没回来。吃饭时,外婆特地给我盛好饭,我慢慢地扒着饭,发现下面藏着东西,再仔细看,原来里面放着两个荷包蛋。那个时候,外婆家有四个舅舅,三个女儿。虽然有的成家立业了,但还有两个舅舅没成家。外婆总是省吃俭用的,家里养的鸡生的蛋舍不得自己吃,来了客人才拿出来。这点,我母亲也继承着外婆的优良传统。
吃了饭,时间到了四点多。我们告别了外公外婆,踏上回家的路。到了土地堂,天色有点暗淡了,山林中不知名的鸟四处叫着,昆虫也来凑热闹。夕阳缓缓落下,我们加快步伐,往水乐口奔去。
父母着急地在村口等着,见我安全归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故乡的云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