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匠
作者:杨进文(苗族)
”台上是人,台下是人,锣鼓一响,人看人(看人戏);铁锤是铁,铁墩是铁,炉火一烧,铁打铁(打铁匠)!"。这是人们对曾经民间作坊的打铁匠生动形象的描述。亦是因为此句生动有趣而形象致极的话,所以让我时常回忆起过去的打铁匠。
"王大汉,发狠心,打把锄头七、八斤,去挖土来又造林………!"。我在儿时的读书期间,父母亲一旦发现我在”偷懒"。于是,就拿"王大汉”这个”典型人物"来教育我:”奋发图强,刻苦学习”!从此,我打内心对铁匠铺里的师傅产生了敬意。
那时,在集体化时期,我们西岩区花桥人民公社创办企业有"联合加工厂"。其中有打铁行业。铁匠铺里由肖代云师傅带着几个徒弟每天重复着生火开炉、拉扯风箱、选铁取材、打铁安钢………。我有好几回去花桥赶集时近距离观摩过打铁工艺(序)。
我好奇地走进铁匠铺,发现铺子里面,有一间较大的杂房,堆满了打铁用的原材料与各种工具,以及打好了的铁器成品。其品种虽然多,但是我能叫得出“名字"。其实也就是农村常用的锄头、耙头、弯把刀、破篾刀、菜刀、铲子等等。
铁匠铺里的一般分工是,师傅一手拿着小锤,一手拿着铁铗,徒弟则双手抡起大锤与师傅黙契趁着烧得红红的热铁,使出全身力气,不停地上上下下"叮叮咚咚"打起来,师傅在加工的铁器不停的翻转。其时,师傅的传授声、徒弟的应答声、傍边人的说笑声。犹如一场交响曲,此起彼伏。
记得那刚刚出炉的热铁,被一锤一锤的猛击下去,火花四溅,似天女散花,金光闪闪。吓得我连退几步,生怕身上的衣服被”打上烙印"。到时回家不好向长辈”交差"。不过有惊无险,见那些火花,只要是一落地,就立马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好钢安在刀刃上"。我看到肖师傅在通红铁器炉火纯青的口子上,给予安钢。安钢这道工序至关重要,既要使工具坚硬,又要锋利。最后一关就是“沾水"打磨。肖师傅娴熟地将已打好的铁器东西抛进那蓄有水的桶里进行"沾水",待物件冷却之后,再放到铁纱轮或磨石上精心打磨。
改革开放之后,公社的联合加工厂被”散伙",肖师傅带着儿子"重操旧业",则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个铁匠铺,几十年来,极大的方便了城步与武冈边界的乡里乡亲。
"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一定的体质者是干不了打铁这行的,再者还要"吃得苦,霸得蛮!"。既要身体力行,又要持之以恒。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一系列道理,我是从打铁匠那里学来的!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先进文化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