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教育发展史上,曾经有一支艰辛地奋战在广大农村教育阵地上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教师队伍--民办教师,最高时达四百万人,为中国农村教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我老师的推荐下,在邓家铺人民公社中学代课两年。1976年9月,我所在的大队决定聘请我回乡任教,石龙小学谭太斌校长亲自来我家,宣布了这一决定。
石龙小学17个教师,民师11人,长代1人,临代2人,公办3人,公办3人中只有1人科班出身,也就是教导主任姚老师,武师毕业;谭校长50年代初参加工作,另一个公办老师是四清时参加工作的,这就是一个“四合体”的教师队伍。
全校12个班,600多名学生。初中部2个班,每个年级1个班;小学部10个班,每个年级2个班--1967年至1980年的学制,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1980年又恢复到1966年时的学制:小学6年,初、高中各3年--老师分配为:初中2个班4个教师,小学10个班13个教师,一、二年级包班。
教师的教学任务很重。有时一个教师。既教语文又教数学。任三、四、五年级数学的教师,都要教两个班的数学,连校长都要教一门主课。严格按照课表上课,不得不上,不得占用,不得随意调课。学校不定时地检查上课情况。现在许多学校只上语、数、英三门主课,副课很少上了,名为素质教育,实则应试教育。那时我所在的学校,每年还有元旦,六一、十一,学校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和出特刊。
规模小的学校,5个年级5个班5个教师,最多6个教师。绝大多数学校是青一色的民办教师。这一时期的农村教育所实行的民办公助,农村开办学校和教师都是以民为主(民是指集体:公社和大队)。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全国农村民办教师已超越400万(我们也自嘲过:我们的队伍比过去“老蒋”800万的一半还多)。民师拿的是(由生产大队统一核算)生产小队的工分和国家给予的数目极小的生活补贴(但比生产队的社员还是好些)。
那时小学难教的是一、三、五年级,一年级是启蒙教育(因那时无幼儿园,没有学前班),三年级语文有启蒙作文教学(那时的一、二年级时未学写片段、短文),五年级(毕业班)。毕业班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声誉。
那时,每周上6天课,前5天均上6节课,只有星期六上5节课,学生在校每星期上35节课。
谭校长(我上小学三、四年级语文兼班主任老师、省劳模、公社革委委员)出于多种原因,来小学的第一年让我教一个二年级班的语数兼班主任,在其他班担任几节副课,每星期上33节课。自己除了每星期上33节课外,还要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每星期写日记,学习心得3-4篇,全期不少于60篇,对所任班级的所有学生家访2次,并要求及时写好家访记录。每周还安排;集体(全体教师集中在一起)政治学习一晚,集体业务学习一晚。为了保障教学任务和学校所规定的任务的完成,学校文明规定;每个教师在校住宿不得少于5晚(校长亲自检查并及时一一登记,每周公布一次住宿情况)。
谭校长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率先垂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们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工作,各项工作紧张而有序、有声有色地进行着。当时的石龙小学不仅是区里的重点小学,也是全区小学的一面旗帜,公社机关、区机关的子女都来石龙小学就读。工作虽累虽苦,但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里感到无限荣光和欣慰,在石龙这块芳土地上,走出一批教书能手,其中不乏多个民办教师,曾被区文办领导称为教师的培训基地。
时间紧,任务重,一天24小时连轴转,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工作。自己一般一天连续上6节课,有的晚上还得参加学校集体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有时下午和晚上连在一块,与其他老师一同下乡家访,还有够多的语数的各种作业的批阅,以及抽点时间写日记、心得。早晨起来,快速跑到教室前空坪上参加集体体操。一天工作安排得满满的,够累够苦的,那时自己还年轻,吃得消。久而久之,熟来生巧,手脚越来越利索。艰苦的岁月磨炼了自己,繁重的工作提升了自己。自己能坚持站着连续上完6节课,能做到在课堂中不坐一分钟。
工作认真负责,肯吃苦,不怕累,在工作上很快有了见效,在任民师的第三年,1979年下期,学校要我担任一个四年级班的语文(兼班主任)和一个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深知任务重、责任大,犹豫了片刻,还是坚定信念,鼓足勇气,责无旁贷地应承了。初生牛犊不怕虎,胆子够大的。
决不辜负学校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决不辜负学校的期望。加倍努力工作,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工作,从不敢有丝毫怠慢,不懈地艰苦奋斗一年,自己所任两个科目均获奖。值得一提的是全乡(不含后来95年合并在邓家铺镇的双桥乡)5个学生进入一、二、三中,我班占2人(那一届一、二、三中共招500人,全县城乡一条录取分数线,确实有难度),一炮打响,学生笑了,家长放心了,学校欣慰,社会效应良好。有人有趣地说,学校杀出了一匹大黑马,一个总共才教了3年小学,一个第一次教毕业班的新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真有点了不起,让人惊讶。
民师的十多年如一日,在民选优转公的岁月里,也能一如既往,也可以说从教38年里,没有留下什么遗憾,在工作中有过不少第一,也曾获得过许多奖励,在此不想多说(在《老师的批评》一文里略有叙述)。
民办教育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需要产生而必要的教育,数百万民办教师,无怨无悔,不计报酬,相当长的时间里坚守广阔农村教育这块阵地,忘我地劳动,为我国教育,为我国农村教育洒下了自己的心血,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有力地撑起农村教育的一片天,有力地推动我国农村教育快速发展,为我国教育做出了应有的不可磨灭的功绩。
当老师难,任民师更难。当老师苦,往昔老师更苦。
附:
民办教育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处于起步、经济困难时期,为了推动社会快速发展,党和国家着力发展农村教育,在农村发动广大农村人民办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民办学校和民办教师了。
1、1958年把办在卧龙大队杨家庙的民办班的学生和民师肖炳光老师一同并入到邓家铺人民公社龙伏寺完小。
2、2021年8月28日我们同班同学一行6人去天鹅岭上拜访教我们毕业班语文兼班主任李彪老师,他在介绍中说,他先在水浸坪代课,然后被邓家铺区文办黄书记调去办在邓家铺公社黄塘的民办学校任民师,1962年学校被撤销,唯独把他一人调到龙伏寺完小任教,然后在这里转公。
3、六十年代我考取一中时,我班有几个同学就读办在邓家铺杨龙伏兴庵的民办初中。直至1969年每个大队(村)办一所小学,每个公社(乡)办一所中学,这时学校被撤销,在此校址上办了杨龙小学,从此民办学校就没有了。而民办教师从此逐步增多,到70年代末全国农村中小学民师人数已超越四百万。1969年所办的小学、初中都不叫什么民办学校了。国家和集体合办的民办学校生存了十多年,而民师经历了半个世纪,直至二十一世纪初,所有在编的民师都一一全部转公了。
4、80年代末,地方所办的民办学校实叫私立学校,属性私人(办学老板),有区别于以上民办学校。
注:应在北京工作的我的学生张漓同学之邀写了以上文章
2022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