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相斥何时休
我看了"北京青年报"上载的一篇文章"情书寄给了父亲",心有所触.这样的父子关系,在我国比比皆是.几千年来,我国民情受孔孟之道的影响,对子女是严父、慈母代代相传.慈母相对好把握些,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即可.但是,严父,何谓严?严到什么度?没有一定之规。自古以来,我们的父辈们大多都是自学成材.很多父亲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往往是棍棒向加,恶语相斥.父子之间缺少思想沟通,很少有心灵上的交流.而孩子则是在怨恨中长大.心中与"严父"的扣结也许终生不解.
"情书寄给父亲"的作者,是一个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他父亲辛辛苦苦供他上了大学,但他却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几年来从不回家,仅有的家信就是"要钱"两个字,既没有称呼,也没有署名.他恨透了父亲的专横,也忘不了昔日棍棒相加的情景.他已把家看成了地狱."但是父亲却变得宽容起来,或许是我不在家的原因,让他有时间反省自己以前对我的苛责吧,他变得善良了,唠叨了,很希望我能常常回家.母亲也劝我,说他毕竟是你的父亲,他以前这样做是望子成材心切,做儿女的不应记恨.我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心里的阴影却一时无法消散".后来小伙子上学到大三,暗恋上了一个女同学,就给她写了一封信:"你好!真不知该怎样称呼你才能准确表达我的心意.天气寒冷了,外面正飘着雪,好想送你一条围巾,或者一件厚厚的羽绒衣,只是又觉得冒昧.我希望这个周末能够见到你,我们好好谈谈行吗?"
但是他没有勇气寄出此信.第二天他给家中写信要钱,匆忙中就把求爱信误寄回了家中.
周末,父亲冒着寒冷的天气,从三百公里外的家中赶来.几年不见,父亲显得衰老了许多.但是儿子却仍很漠然.父亲拿出"情书"感激地说:谢谢你惦记我,围脖、羽绒衣就别买了,等你挣钱了再买吧.你说周末谈谈.嘿嘿!我赶来了…….
这封寄错的信,冰释了前嫌.后来父子关系变好了.但是父亲至死也不知道那封信的秘密.
我说,这个小伙子很幸福,他在父亲有生之年原谅了父亲,供养了父亲.一个农民供养一个大学生是万分吃力的,这是海样宽阔的父爱呀!但是我们中国人父子之间大多不善言谈,父道尊严,防碍了血脉的沟通.如果小伙子成了父亲后,他养儿方知父母恩时,假如父亲已去世,那么.他将终生遗恨.
昨天我看电视,一个男演员讲述自己的情况,他也是农村孩子,父亲供他上大学而多次卖血,有一次卖血回来滚到了沟里,去世了.男演员很坚强,我却暗暗流下了热泪.
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疼自己的孩子的,只是采取的方式不一,有的甚至不当.希望做儿女的要多理解父母的初衷,千万不要记恨他们.我知道有许多家庭父子相斥.希望你们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全世界六十亿人,只有你们父子血脉相通:人活百年转眼即逝.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相亲相爱、快快乐乐的相处吧.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尹聪昧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