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如何走出生存困境---转自人民网
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在中国,中医药无疑是被誉为“国粹”的传统医药。然而,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在今天也遇到了种种困惑……
近几年,中医药发展的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鱼腥草、刺五加、双黄连事件引发中药制剂产业危机,某媒体热捧的按摩即治瘫的神奇中医引来质疑……这些事件都加剧了人们对中医药的不信任,甚至有人提出“废除中医”。到底中医药该往哪里走?
→廉价导致中医院生存危机
“中医没‘钱’途。”有专家感叹说,现在中医医院面临收病人就赔钱的尴尬。
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报显示,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综合医院为131元,而中医(综合)医院为101元;西医医院职工人均年业务毛收入达到20万元,中医医院人均只有14万元。“全国有34万名中医医师,每人少6万元,这其中的差距太大”,照此下去,中医院将难以“生存”下去。
→中药制剂频发不良反应遭质疑
从3年前的“鱼腥草”事件,到去年的“刺五加”事件”、“茵栀黄”事件,再到今年3月的“双黄连”事件,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连绵起伏,伤害了患者,也吓坏了国人。
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在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占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72.64%,其中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中药严重病例报告的 76.57%。
→中医最大危机是后继无人
“也许不出50年,中医不需要被别人取消,就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著名中医邓铁涛说。随着老一代中医纷纷故去,如果中医不能薪火相传,很多中医院学生毕业后既不懂“望闻问切”,也不会开方配药,名为中医,实为西医。
→中医遭遇“篮球规则裁判足球”
因为套用西药的模式,中医新药的开发审批更是困难重重。“临床检验环节和西医一样,甚至也要有动物试验,中医治病讲究‘望闻问切’,怎么可能去弄只小白鼠搞试验?”
“用西医药的标准衡量中医药,就像用篮球的规则来裁判足球。”郭子华形象地比喻。
→中药注射剂在走低水平重复的老路
据了解,复方制剂多、非药典法定品种作为原料使用多、有效成分含量要求低等是直接威胁中药注射剂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的几个突出问题。由于进入门槛低,医药行业有不少企业在中药注射剂领域投入了很多资金,鱼腥草注射液被叫停前,生产企业就达到200多家,中药注射剂在走低水平重复的老路,生产企业的鱼龙混杂,更加剧了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隐患。
→中医队伍中存在一些伪中医
他们并没有理解和掌握中医的理论和技术,但却在使用中药治病,所以出了一些医疗事故或者没有疗效的事情,于是污泥浊水四面八方向中医身上泼来,中医怎能不倒霉?另外在中医西化的倾向下,造就了一大批把中药当西药用的医生,在这些医生手中,中医只剩下西医理论下中药的简单罗列和组合。
→中医最大的优势就是为百姓省钱
6月29日,湘乡市中医院,一名患脉管炎前来复诊的当地农民告诉记者,如果按照普通医院的住院治疗,他至少要花数千元,而找中医只开了6服药,67.9元,现在已好了八成。
中医药素有“简、便、廉、验”的优势,尤其在看病难、贵问题突出的今天,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中医最大的优势就是为百姓省钱、成本低。比如小孩感冒,吃几服中药可能仅十几块钱,而用西医打点滴至少要几百元。”
→中医见效并不慢
中医治病实际上是不慢的,只要辨症准确,治疗得法,就能很快地取得效果。疾病好得快还是慢,还跟病人的体质强弱有关系,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一般会好得慢一些。当然与医生的技术也有关系。至于有些人认为中医不科学,祝肇刚觉得是那些人认识不到位。所以需要我们打破中医头上“玄”的帽子,让中医走下“玄”坛,将中医本质明明白白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知道中医的质朴与疗效。
→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西药
从临床事实来看,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西药。我国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36.9万例,其中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只占14%—15%,并且严重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中医养生成时尚
用中医养生、保健在白领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如果你还不知道《从头到脚说健康》、《求医不如求己》、《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不知道食物的相生相克,不懂得艾灸美容养生,那就完全“out”了——与社会时尚潮流脱节。
在卓越网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图书销售排行榜上,中医养生类书籍进入新书排行榜前20名。该网站2007、2008年的年度最畅销书籍中也有这类书籍。
→新医改“中医药情结”照亮前程
新医改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中医药是民族瑰宝,需要传承与发展。但近些年存废中医药的争论甚嚣尘上,其实,中医药的存废完全是个伪命题,几千年经练的好东西,怎么可能说废就废了?这不是痴人说梦吗?中医药写进最高决策层的新医改方案,对中医药的与时俱进和改革发展,以适应时代诉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药抗击甲感药效被证实
北京地坛医院选取6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别使用连花清瘟胶囊与达菲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连花清瘟胶囊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35天,达菲组为4.60天;两组平均退热时间,连花清瘟胶囊为2.13天,达菲为2.80天,统计学差异显著。在改善咽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方面连花清瘟组明显好于达菲组。
→让廉价成中医的优势
要改变中医的发展困境,关键不在提高收费,而是应该积极改变过度内敛的形象,变得更能灵活适应市场的需要,强化品牌效应,净化自身队伍,恢复中医的纯洁和荣誉;同时医改政策应给中医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以“钱途”论定对中西医的支持力度,让中医的“收费过低”真正成为发展的优势。
→创新和继承是中医发展的正道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但眼下一些优秀的中医药学术思想得不到切实有效的继承和发扬。目前的中医药工作,特别是科研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轻医重药”、“废医存药”的倾向。中医是中药的指引,中药是中医的手段,二者不能分割。离开中医传统理论和技能的继承,搞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源头上把关中药
国内中药材种植存在遍地开花的现象,一种药材经常全国各地都种,有的药材不是受到有机化肥的污染,就是产地不适合,都会极大地影响提取物功效成分的含量及比例。同时,中药材有一套严格的采集方法,不注意的话,采出来的药材效果不佳。政府对中药注射剂类药品进行再评价,有助提高行业门槛,使行业得到清理整顿,从而更加规范。
→中医收费不能一味与西医比
就当前而言,看西医的比看中医的人多得多。再提高中医的医药费用,可能看中医的人数会更少。与其提高中医的收费标准,不如国家提高对中医的投入。
大部分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调理服药,治疗下来一点不比西药费少。但是可以适当调整中医医生的诊疗费。不同等级的中医师在诊疗费上可以有不同的收费标准,以保护医生的积极性,也鼓励医生钻研医术,提高诊断水平。
→师徒相传的模式仍可提倡
中医学院要培养出好大夫,可以借鉴祝谌予提倡的:早临床、早实习,一毕业即应该是医生。出来就是医生,哪家医院都欢迎。耐得住寂寞、清贫,吭哧吭哧地跟着老中医学和练,时刻学习临床。师带徒的模式,即使在今天仍然是可以提倡的。
→回归“经典”才能真正继承中医
中医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文史哲的“味道”。这里有个关键词叫“觉悟”。读经典常常使人顿悟,找到深入中医之精髓的窍门。同时,读经典要能“思求经旨,演其所知”。这里,“演”的内涵包括了推演、扩大、发展、延续的意思,使个人有限的知识拓展开来,使中医学不断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天地人精气神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